开学一周来,我想打个“预防针”
自从孩子第一天上学开始,自己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孩子的了。确切的说,是从下班以后到睡觉之前这一段时间。除去晚饭,就是陪孩子写作业、检查和批改作业、预习第二天的课程等等。以上都完成之后,作为奖励也是履行诺言,要全身心投入陪孩子玩儿。等到孩子睡觉的时候,自己也差不多瞌睡得晕晕乎乎了。
但即使这样,看到孩子一天天的变化,心里还是甘之如饴。
回顾一周来的种种,忽然感觉以前的一些想法,是时候开一个家庭扩大会议提请审议了。就是要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列席,至少也得能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人。
内容,我想必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关于孩子的成绩问题。虽然还没有正式考试过,可是每每一想起老师说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年级通考,并且有年级排名的时候,就感觉脑袋嗡嗡的,说不出是什么体验。
具体到会议议题上,我想请各位不要太关注孩子的成绩。尤其不要关注排名。无论是否考一百分,无论是否排前十名。都不要过分关注甚至刻意夸大。尤其不要评论评价,当批评家。如果孩子考了99分,请衷心的赞美他得到的99分,不要把目光停留在另外那1分上面。
考试,就让它回归到考试本位,达到检验前一阶段学习效果的目的就够了。莫要,尤其莫要人为赋予它太多其它属性。
第二,是关于孩子写作业这事儿。要知道,它首先是孩子自己的事。毕竟这才刚刚开始,一定会有放学去这家或者去那家的情况,如果孩子去了,请不要太过关注他的作业。实在想说,提醒一下就够了。万不可碎碎念般的督促式陪伴。
再有一点,作业只是孩子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不是他的全部。如果,只是如果。如果孩子这一会儿没有做作业,请不要剥夺他除了做作业以外的时间。这一点,相当重要。
第三,其实算是第二个问题的延伸,就是如果要陪伴写作业,孩子的父母才是陪伴孩子写作业的主体,请不要本末倒置。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偷偷的学习一下如何陪伴孩子写作业。要明白,当前陪伴写作业的目的,正是为了孩子以后能独立完成的不陪伴。
那么,要如何陪伴呢?来看看我学习的成果:
第一点,转变身份,要当孩子的“脚手架”,不要当“质检员”。参照心理学家大卫伍德的话就是:父母应该充当孩子的脚手架,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正确的做法,比如梳理一下当天有哪些作业,作业中有什么难度,对孩子来说,是否有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难点?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干坐在旁边盯着,尤其不能一看见出错就马上指出来,这就是当“质检员”。如果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和探索。同时,频繁的批评和指责,又容易让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
所以,这时候可以看看书或者做一些自己的工作。让孩子明白,作业是自己的事儿,自己有责任去完成,父母也有自己的事儿要做。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孩子可以及时找父母求助。但是要切记,是孩子主动来找我们帮忙,而不是我们过去指手画脚。
检查作业的时候,在签字之前,先仔细帮孩子检查一遍,如果发现错题,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道题错了,而是告诉孩子,这一页有几道题错了,试着让孩子自己把错题找出来。这样更利于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第二点,可以制定计划,比如作息时间表,把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在作业时间段里,不要排得太满。不要一件接着一件,更不要加作业。让孩子知道,如果能早一点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就能自由支配。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自己。就是要把所有作业分类处理,可以拆分成几种类型,比如脑力型作业,就是需要动脑完成的,尽量放在孩子精力较好的时候完成。体力型作业,比如抄写类的作业,可以适当往后面放一放。
第三点,积极关注孩子,让孩子获得正向的情绪体验。寻找发现孩子做的好的部分,对这些部分及时鼓励,充分利用肯定赞美认同的力量来推动孩子改进。比如,孩子写字没写好。那么,这一页中有没有写得好的字呢?这一点,和前面假设的99分和1分的关系比较类似。
总之,关于作业这件事儿,现在就达成共识,小学三年级前,注意方式方法的陪。四年级以后,慢慢就不陪了。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大概,就先这么多吧。以上内容,回去整理成会议大纲。今晚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