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我的大学考研失败之后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读研到底值不值?

2016-12-22  本文已影响668人  核聚

有朋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读研到底值不值?

在北京某农业类院所读研,目前二年级上学期,马上 26 了,家在农村,父母在家务农,还有一弟弟在外务工,尚未成家。

三年前开始,父母每年忙着为弟相亲,无奈愚弟不争气,至今未成功,父母为弟伤透了心。

今晚一同学,很不屑的问我,你读完研以后能干什么,为什么要读研,当时一语中的,戳痛我心。

作为家里的长子,26 年了还不能为父母分忧,甚至还要让他们我自己的人生担忧,那么我继续读研到底还值不值,是否应该早一年出来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你问的问题好大。读书读研大不同。读研道路千万种,看你选择那一条。在我们这个伟大国度,读研的人生色彩斑斓、悲喜交加,称得上是社会一大奇观。弄得好,顺风顺水;弄得不好,万劫不复。

1.读研的前尘往事


大学宿舍

我大学同学,同宿舍6个人,四个读研。

大熊,大学时代学的很轻松,上英语课就找了个漂亮的女朋友。日常生活,上上课,偶尔翘几节,但成绩稳定。保送到了中科院读研,日子过得不错。

小海,大学时代一通猛学。不知道早有预谋,还是没别的事儿可干。大三的时候,他跟我说他要出国。英语学得非常猛,也很好。所有科目,除了体育,都是优秀。一整天的时间,除了早晨和晚上和课上,基本看不到他的人。只能相见偶遇,大四的时候决定不出国了,也保送到中科院。

大昊,北京人。冷幽默型。时不时地鼓捣新玩意儿。比如弄个数码相机,从宿舍楼窗口探出头,居高临下拍女生。时不时地来一句,“哎,一到夏天,漂亮的女生怎么忽然多了起来。”立马,他的身边会窜出无数个脑袋,一起围观。他的爱好是计算机。打游戏,编程,都属于先知先觉的。大学时代成功找到了女朋友,性格温和,学的是国关。这哥们儿,毕业前夕找了微软研究院的工作。小两口日子过得挺好。工作了两年,忽然想起读个硕士,然后就读了计算机硕士。继续工作。早就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娃了。

中江,猛玩儿,猛学型。金庸武侠信手拈来,那是中学时代的玩意儿。各种网游,可以打的天昏地暗。但是,节奏把握的相当好。课程紧的时候,经常看不到他人,早出晚归。门门功课都很牛。找了个北理工的女友,大学老师的女儿,游玩儿学习两不误。后来出国读研了。这家伙是早有预谋。

小军,纯粹猛玩儿型。要说学习这事儿,他实在没时间。他长在宿舍,尤其是电脑桌前。他的活动范围就是床、电脑桌和卫生间。饭都是别人代买的。要说他那游戏打的昏天黑地,我认为用词不当,但更猛的词儿,我翻阅字典都找不出来。当然,游戏间歇的时候,他喜欢检阅各种动作片,无论老港产,还是国际货,他都照收。看到激动处,大吼,“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王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小军偶尔也去食堂吃吃饭,改善改善伙食,主要是路上散散心、放放风,以保持对一年四季的感知。偶尔在路边摊上,买回一本《道德经》。躺在床上念叨几句,“道可道,非常道”?什么tm意思?引来哄堂大笑。小军,大四没读完,退学了。估计他现在成了某个游戏公司的老板了。想让他读研?不如杀了他。

我,求知若渴型。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又迷惘。体育超级棒,精力充沛,无处发泄。看到大学图书馆,终于找到了精力发泄的场所。宁肯翘掉80%的文化课,也要长在图书馆。累了就逛京城各大书店。床上二分之一的位置都给书睡了。曾一度决心读遍天下所有书,猛读了三年,才发现图书馆里的书,还没读到千分之一。于是改主意了,不以读书论英雄,得研究点儿啥。想来想去,还是研究宇宙吧。就这样,浑浑噩噩从本科,再考研,再赌博(读博)。然后工作。故事说起来太长。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学到欲罢不能:我的史诗般的英语逆袭史》大概讲述了我从本科到研究生到后面工作期间的奇遇、艳遇和遭遇。这篇文章在,我的微信订阅号核聚(hejupai)上面。文章太长,一万来字,就不引用了。

读不完的书

接着说我一哥们儿。东北人儿,豪爽。N流学校的本科。毕业之后去了一个小网络公司。然后去了京东金融。在京东之余,感觉生活中缺了点儿啥,还得长知识哇,于是读了个人大的在职硕士。现在是华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

另外一个小哥们儿。北航的,本科毕业之后,不知道想干啥,稀里糊涂的就考研了,本校的。专硕,两年的那种。读了研,把他吓了一身冷汗。隔壁学院的一哥们儿,读了八年,居然没毕业。导师是院长。这哥们儿为啥没毕业呢?就是太能干了,活儿好。是导师各种项目的顶梁柱。你说这哥们儿不想早点儿毕业吗?做梦都想。按照通常年龄22岁读研,读了8年已经30了。没成家,有没有女朋友不知道。正常爷们儿都想啊。可他就是毕不了业。发文章难吗?活儿好的人,发文章怎么会难。难就难在,怎么毕业,也得导师签字吧。明白了吗?

我那小哥们儿得知之后,冷汗至于,感叹了一句:还好还好,好在读了专硕,没啥要求,两年就毕业。上课之余,在高思兼职呢。

这位师弟给我推荐了一本书,《疯狂的投资》。让我联想起了《巴菲特之道》。股神很早就知道老格雷厄姆的智慧。什么是投资?“投资是经过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在读研这件事儿上,有人是投资,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投机。偷鸡不成蚀把米。投机不成,能失身哇。

疯狂的投资

不要绝望。我再给你讲个,我远房妹妹的故事。她读研究生的时候,主要负责给导师跑腿儿。巧了,她导师也是一个学院的院长。安排给他跑腿儿的事儿比如,项目管理的各种资料整理,搞个学术活动邀请各大院校,各门各派的老师、同道、前辈,车接车送,联系会议场地,什么的。忙得没时间写论文。我必须拿出时间跟她研究这事儿。种种努力吧,然后论文通过,还得了个什么奖,硕士当然顺利毕业。硕士的后期,被导师安排出国,到丹麦留学一年,欧洲的几个国家逛了一大圈。毕业之后,顺利拿到了本校的教师编制,成为导师名副其实的助手。她的这位导师,那是楷模。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说都是如此。给学生安排这些跑腿的事儿,那是不得已,但是我那妹实在擅长这些业务。年纪不大,气质很好,说话办事儿,滴水不漏。何况组织会议什么的,也能扩大人际面,都是学术圈的。尤其,硕士出国是亮点,增加了学术分量。回国之后,任教了。一边教学,一边儿在读个博士。不少女生喜欢生活安稳,有些余暇。这样,长期在高校工作挺好。道路有点儿曲折,但结局,皆大欢喜。让我甚是欣慰。

但研究生的生涯如果就这点儿,怎能算得上是奇观?接着来。

2.一个前程抉择引来的轩然大波


两三年年前的一段往事,一度是大热点,因为这哥儿再博士毕业后的自由选择,引起了舆论轩然大波。问题是,至今在问题结症上,没有任何共识。但这个案例,相当有代表性。

过程的相关资料,各大网站上都有。由于过程是在精彩,触及人性,我忍不住复述一遍。以便下面的深入分析。

网络回应

话说,有个叫周胤的哥们儿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顺利进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学研究所继续深造,导师正是程老师。在老师眼里,周胤几乎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听话出活”。

据程老师描述,周胤对老师的要求从来不说:“No”。“我渐渐地被他感动了,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师生二人的合作似乎很愉快,期间也做出了一些比较不错的成果,周胤也在控制界的顶级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并与程代展教授合著了几部著作,甚至获得了在控制界很有影响的关肇直奖……

兄弟姐妹们。十几篇论文、合著几本著作、还获得了关肇直奖,这些意味着什么,大家有没有概念?首先,这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如果不是从小迷恋科学,如同爱因斯坦、欧拉、费曼那样的人物,干出这样的成就,那比民工、农民可苦多了。日以继夜,夜以继日,一点儿都不夸张。过来人,都明白。其次,这些成就,那是货真价实的成就。无论拿什么标准看,这都是能力的证明。

所以,程老师说了,

“我对他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他成了我对未来的一个梦!”

这是程老师在博文里写的。

然而,就在程老师这篇博文之前的半年,突然有一天,周胤表示想去中学当老师。程老师当时就震惊了,大跌眼镜。师生二人争辩几次后,程老师坚决不同意,并表示“你天生就是搞科研的料,如果放弃,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最终,师生二人达成妥协:周胤博士毕业后先做两年博士后,然后再做决定。然而,事情远未结束。

仅仅过了半年,周胤告诉老师:自己已经被北京一所中学录用,即将签约。程代展教授自然又少不了一番苦劝。“好话歹话都说了”,甚至请中科院一位老院士以及周胤的同学等人出面,希望能让他回心转意。但周胤这次的态度更加坚决,就在程老师在博客上发表《昨夜无眠》一文的当天,他与北京一所中学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博士毕业后会到学校正式上课,“目前已经确定是教数学,至于是教初中还是高中,是在本校还是在国际部,到明年正式上课时才能定。”他说。

《昨夜无眠》

兄弟姐妹们。你们想到是什么原因了吗?看似是好事儿啊。程老师的学术是有水平的。在他的氛围下,周胤出了这么多成果。而且,程老师关心学生的前程,而且心系祖国科研事业。苦口婆心的劝,都敢上博文,字字真诚。那么,周胤为什么就是不肯呢?

周胤说,“我认为自己不适合搞科研”,“当教师更适合我的性格”。

对于导师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料”的说法,周胤自己并不认同。他说,自己之所以放弃科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搞了几年的科研之后,他认为自己对科研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才能,于是逐渐萌生退意。程老师认为自己对科研很感兴趣,是因为自己总是把老师布置的活儿很快完成,这其实是老师的一个误解。“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是我应该做的任务,不管喜不喜欢,我都会尽力去完成,而并非对科研真正感兴趣。”

除了兴趣不足,周胤认为自己在做科研方面“没能力”。 他解释说,自己虽然在控制界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但顶级期刊的文章不等于是顶级文章。”这几篇文章无论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不算真的有用,甚至在技术难度上也没什么挑战性,只是相比当今大批的“水文”,算是“矬子里拔将军”,“我也没有为这些文章以及由这些文章而带来的荣誉真正兴奋过。”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做出了自己“不适合做科研”的判断。“做科研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说。

大约一年前,时值寒假。周胤抽空帮一个微积分考试不及格的大一学生补习,为期两天,结果这名学生在补考时考了90多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他说:“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正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当老师的想法。

虽说拿到这么好的学术成果,不再搞科研的不少。“但当老师的并不多,至少我身边没有。”周胤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当老师,是认为教师工作比较稳定、待遇也不错,自己也能从其中找到成就感,“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格”。

周胤这哥们儿已经表达的相当清楚了。他要的是,稳定、待遇、成就感、适合自己的性格。

认定自己想要什么生活,就直接去过了。这是好汉。

单拿出成就感和适合自己的性格,这已经无可辩驳了。稳定和起伏,人生各有所求,也没得说。

而待遇这事儿。许多人搞不明白,这是最荒唐的事情。

一名海归博士回国后在一家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每月薪资除去房租、吃饭等日常开销,所剩无几,更遑论买房以及结婚生子,而一些国内院校毕业的研究生的待遇就更差。

“看着不少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我们这些研究生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这是读博士到后面共同的心声。

再举个例子。我一高中同学,念得是N流大学。毕业之后,在招聘公司工作,专门做人力资源。干了几年,出来开公司,自己做。现在,不是一般的小老板了。房子这些东西,根本不是事儿。

但对于30岁左右的博士生,别说房子,生活处处都是事儿。想一想,十一中学什么概念。那可是有房子的地儿。这种差别,可以说是天渊之别。

这就是症结。我们社会,到底需要多少博士、多少研究生,这个事情,大家都搞不明白。反正每年,那些名额,大家争先恐后往里钻。自己也弄不明白,好像硕士博士意味着许多,花个几年拿个学位值。但是,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不要用“好像”、“我以为”这样的词儿,你最好找找数据。这样的数据到处都是。就拿出解一道高中数学题的经历,就能搞定这件事儿。然后,你就是明白人儿。不然就是糊涂虫。有苦难言。

另外一个结症是社会观念。中学老师怎么啦。古往今来,中学老师出来的牛人比比皆是。限于文章篇幅,这里不举例子了。

3.人生就三件事儿


好像关于研究生这个主题,咱还没聊到牛人,我说的是,大牛人。

即便不切题,也有助于把这件事儿搞明白。

先说读研的。

巴菲特读研,为了啥?巴菲特6岁开始卖口香糖。10岁读书,读到了复利法则,脑洞大开,立即宣布,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0年代,百万富翁相当于今天的亿万富翁。人家边上学,边打零工,卖花生、卖报纸、卖报纸、卖二手网球、高尔夫球,赌马,运作弹子机的生意。高中还没毕业,已经买了自己的农场,当上农场主了。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继续做生意。大学毕业,已经财富自由了。他还读什么研究生?不,他要读。他看了一本书叫《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告诉他如何理性的投资二级市场,也就是买股票。他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当老师,然后他就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了,而且成功的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还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过,成为格雷厄姆投资智慧的法定继承人。然后,巴菲特回到了家乡,小镇奥马哈。他不但成为了地球上的股神,而且也是奥马哈的圣人。带着好几万人发财。这老头儿,快90岁了,每天阅读各种文献资料500多页。他说学习就应该是这样子。身体倍儿棒。今年还发表演讲,为希拉里拉选票来着,虽然没成。

巴菲特

再说孙正义。这哥们儿发誓要成为日本第一的企业家。初中一毕业,就跑到美国读高中。美国高中四年的课,他两个月学完,拿到毕业证。然后经由圣名学院,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猛学4年,不但成绩优异,而且还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不但完成了发明创造,而且挣了第一桶金。这些都是想好的。最后的考试答辩完成后,离毕业还有几天,这兄弟迫不及待的就返回日本了。同学问他,你着什么急,好歹拿到毕业证啊。他说,我上大学不是为拿毕业证的,我想要的都拿到了。他迫不及待的回日本干嘛?创业啊。他现在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亚洲首富。

孙正义

再说钢铁侠马斯克。另外一朵奇葩。这哥们儿,大学时代,和同学开俱乐部,一天就能把一个月的房租赚回来。不喜欢的课程,及格就好。喜欢的课程,必须拿第一。然后顺利的申请到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博士,研究能源。这人,从小读书太多,渐生各种梦想,什么太空了,新能源之类的。兴趣广泛。拿到博士研究生的资格的时候,正赶上互联网大潮。上学第一天,他问导师,我想去创业,面对互联网大潮,我不想当个旁观者。关键是,他问导师,如果创业失败了,能不能回来继续读书。导师说就一句话,当然可以。然后这哥们儿就开干了。于是有了后面著名的贝宝(Paybal)当然还有了更著名的特斯拉电动车,致力于太阳能的SolarCity,最有名的当属SpaceX,他搞出了可回收利用的火箭发射,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他那可是私人公司。最厉害的是,火箭发射成本被降低了原来的1000倍。他的目标是,从2015年开始发射登录月球的火箭,至少要运100万人口、1000万吨物资上去。人类从此成为星际种族,人类文明成为星际文明,他就在火星上退休。回去念研究生?他这辈子都不想了。

马斯克

不读研、退学的就更多了。爱因斯坦大学之后想在大学当老师,导师不要,结果失业。后来也没读什么研究生。爱迪生上了几年,就退学回家,搞出了2000多项发明。林肯没怎么上学,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没上几年学,美国国父,文豪,大科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始人。比尔盖茨大学退学,扎克伯格大学退学,乔布斯大学退学....马云没念过研究生,马化腾没念过研究生...就按照这样的节奏写下去,能写几页纸。其余名单,见美国著名教师盖拓所著《上学真的有用吗》。

上学真的有用吗

故事讲完了。

结论就几句话:

在我看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有三件。第一,活下来。不负生命。第二,尽一切可能保护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不负有情。第三,发挥生命潜能。不负天地宇宙。

这三条如果看明白了。那么我对你提问的回答,已经相当的明确。

第三条不必解释。前两条,绝大部分大学生,研究生都严重忽略了。

生存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的。这里我想加三个叹号,或者无穷个。生存问题不解决,伤的不是自己,而且一群人。

第二点。无论痴迷于学习者,痴迷于事业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身边的人。而诸多迷茫空虚,还有跳着脚尖想要奔诗歌和远方的。往往容易无病呻吟。

无论是你所爱的人,或者爱你的人,他们的损失就是你的损失。而保护他们,则是更重要的学习。这种感情是生存、学习、工作的原动力。这个必须的担当,是衡量你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标准。当你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保护他们的时候,你必须如饥似渴的学习,你必须奋不顾身的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亦如你必须奋不顾身的保护他们。作为成人,只有当你的知识和技能,你的社会价值,包括你的收入你的待遇,你能够有的一切资源,足以保护他们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追寻诗和远方。

当然,最远的远方,莫过天地宇宙,与我们每个人的深邃心灵。

以上见解,都是个人观点。有道理的部分,供你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是核聚,人生核聚变的核聚。阅读更多类似文章,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核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