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大学生活

反思自己||读《亲爱的安德烈》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81人  路上故事
反思自己||读《亲爱的安德烈》
01.

身为母亲,作家龙应台的文字透露着母亲特有的柔情和温度,当然在这本书中,也不乏理性精神与批判思考。她称自己34岁第一次成为母亲,自此便开始了上"人生课"。"人生三书"是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人生所作的思考,探索。

02.

在本书中,两代人隔着中西文化,隔着三四十年的时空,彼此坦然诚心的相互沟通,母与子,心与心,教科书一般的相处交流,这是她努力的结果,安德烈–她的孩子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当他遇到困惑,徘徊犹疑,她便以自己的体验经历思考为他解惑,又或是同他一起讨论探求。

我很敬佩一位母亲超越日常琐事的束缚,以这样柔软细腻的笔触记录与孩子之间的思想对话,给予他们绝对意义的心灵呵护与关怀以及人生指引和成长的陪同,正是在这样的历程里,一个孩子长大,成为拥有良善情怀,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和有思考头脑和灵魂的个人。

《亲爱的安德烈》中末篇为《在时光里》,最后一句是“我评断一个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这是龙应台对一位餐厅的侍者态度不太友好的说了一句“可以请你小心点吗?”之后,安德烈对她说的话。

我们或许也需要自我培养这样的独立意志与品格。

03.

我最羡慕安德烈对人生反省的态度。

年少清狂(意为自由不羁,不同于"轻狂"),却不乏耐心,善良,温情,自省。在17到19岁的期间,他遇到的困惑,他的思考,可能是我要到二三十岁才会去想的问题?

社会不公平何以普遍存在?个人如何践行道德?音乐文化的地域特点是如何产生的?……他在体验同时观察着他所生活的世界,中西方,德国与香港,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以及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这一切,是善良对世界的关怀,是年轻对世界的好奇,和不知疲惫,不计得失的探寻。

04.

我不禁想,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我在想些什么?为自己的前途迷茫忧愁,为生活烦扰心神俱疲。毕竟我也还正年轻呢,是否也缺乏对自身之外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一份关切。

安德烈的确生活富足,无忧无虑,在西方的教育体系及理念里长大下午四点放学,之后就与同伴激情四射在足球场里挥汗奔跑,过着比绝大多数中国孩子要更自由幸福的生活,也许“仓廪足而知礼节”确实有道理,但毕竟我们除了是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还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世界的一份子。

除了首先照看好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还想着能够为处于困境的他人,为身处的自然环境,为人性良善道德重建,为秩序规范建构,为这个社会良性运行发展,去做点什么,这样的点滴的努力的汇集,终会令我们置身其中的小社会大世界为之改变。

毕竟,未来,真正属于年轻的一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