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庄子》第六天
不知不觉,今天读到《齐物论》的最后一部分了。丽姬还没有嫁到晋国王宫时,不知道嫁后是好是坏,就担心的涕泪沾襟,等到嫁过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为当初的哭泣后悔了。庄子借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已知并不一定能推出未知,活着的人不知道死后的情景,没有必要为了死亡恐惧,也许死亡并不像人想的那样糟糕,也许死比活还要好呢。生活中,很多人害怕的是未知,习惯将未知之事想的十分可怕,并为此忧心忡忡,害怕面对,固步自封,失去改变的机会。
瞿鹊子与长梧子的对话,谈论的是“由谁来判定是非对错”的问题,绕口令般的一段话,说的是人各有各的立场,有立场就会有局限,有局限就无法保证公正,那么,由谁来评判是非呢?只有站在道德立场上用自然之道来调和这一切,因为万物都从道中来,包括影子所依附之物。
大凡说梦,很多人会想到“庄周梦蝶”这个简单的故事。庄子用浪漫的想象力,引发人们去思考何为梦境,何为现实?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不以为然。醒是一种境界,梦也是一种境界,是庄子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子,他认为,从本质上说,自己就是蝴蝶,蝴蝶就是自己。当一个人与世界万物合二为一时,这就是庄子所说的物化了。在庄子的这个梦里,庄子实现了和美丽的蝴蝶物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达到了融合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庄子的口号就是“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我和非我是没有差别的,大家都是道的产物。
庄周梦蝶的故事对后世文人很有启发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诗,其中前四句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元曲大家马致远也说过,“百岁光阴一梦蝶”。不同的人生境遇,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眼界与头脑的差别,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体味也是不同的,你能说谁对谁错吗?希望在人生的风景中也有一只美丽的蝴蝶相伴,愉悦心情,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