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教会你,如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是一本研究读书方法的书,读书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世界上一天24小时之内生产出来的信息,我们终其一生也阅读不完。因此产生“生有涯而学无涯”的焦虑,怎样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本书可以给到一些相对完整的方法。
这本书不是按照学习方法来组织书的结构,而是以底层方法、思考逻辑和案例展示来展开的,所以读完目录、前言,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面临的学习问题及困惑,从目录中挑取与问题相关的章节,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很快深入进去,并且有所收获,体验很棒哦。
来自网络了解一个概念
本书作者创造了一个概念,叫“临界知识”,“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只有极少数能够启动人们去做、去行动的知识,行动的积累才能达到“临界值”,作者称为“临界知识”。
更通俗地说,临界知识就是最少必要知识。就是学习和掌握少数重要但影响广泛的规律,并以此建立的认知,应用在各个领域中,能形成自己的跨界竞争优势。这些重要的基本规律,都是临界知识。
为什么这个概念这么重要?因为提升认知深度,不仅需要专业领域,还需要多元跨界。查理芒格提出,必需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硬科学“,并掌握这些学科基础原理,依据这些知识建立起的模型,才能减少思维错误。
事实上,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发现,所需的核心能力,常常是突破专业限制的,之所以有如法律、营销、文学等等这些专业划分,从学校里开设课程到市场分类,都是人为制造的分类标签,这个世界并不按照你划分的标签在各自专业之内单独运行的。
了解这个概念,就是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搜索“临界知识”,按照二八理论,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放到掌握“临界知识”上,深刻理解底层通用规律,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每学习者有巨大的价值。
跳出“低水平的勤奋”这个坑
学习“临界知识”,从具体的输入开始,读书自然称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从头翻开新书的第一页,第一行开始读,读到最后一页算是读完一本书,这个方法恐怕是学校教育带给我们根深蒂固的读书法。读一本300页的书,计划10天看完,是不是就简单地分到每天看30页?错了。
一本书不要读完。为什么非要读完一本书呢?
作者成甲也曾经这样“努力”阅读2年,后来反思,这是“低水平的勤奋”。“低水平的勤奋”是个坑,怎么跳出来呢?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读到的每一本书的作用,是把零碎的知识打造成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自己的学习竞争力。让所学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资产。
有了这个认识,读书马上就不是摘抄名言警句这么简单了,也不只限于知道作者写的观点、逻辑......
读书要掌握更有效率的读书方法,目的是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认知水平。打通知识,特别是底层知识的阻塞,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有用的知识,解决各类问题,能给自己带来成长。
三个底层方法
本书介绍掌握“临界知识”的三个底层方法:刻意练习、反思和以教为学。
刻意练习
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相信大家也听到很多人提到要进阶、深入学习某项技能,一定要刻意练习,重复关键步骤,达到一定的量。把慢工夫花在真问题上,所谓“慢慢来,会更快”。我们追求高效,并不是一味求快,打牢基础的时候,一定不能急躁。学习曾国藩打仗的经验“结硬寨、打呆仗”,稳扎稳打。
刻意练习并不是之前人们理解的勤奋和努力,其核心是掌握更高的对思考过程的思考,也就是提高元认知能力,提高认知效率和认知深度。
以教为学
教是最好的学。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因为我们以为弄清楚了,未必是真的清楚了。你关上一本书,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发现自己对观点、论述,甚至有些概念都是模模糊糊的。只有自己深刻理解了,才能讲得明白。
为了让自己能够教别人,我们得做大量的准备,必需把书上的内容,结合自己观点和逻辑才能“讲”清楚,也就是必需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不然硬背下来,成了朗读者、背诵者,知识是不会影响自己思想的,更不可能改变我们的行动。
讲的过程中,会被别人提问,或者被人提出反面观点驳倒了,会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而我们不去教别人的时候,往往就偷懒,没这个动力。
反思
下面重点讲一下反思。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及经验,真正的差距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提升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反思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能,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单纯的总结不是反思。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成甲在书中强调自己一直以来写反思日记,并且多次升级,我自己到今天写了87天反思日记了。把我的方法与本书介绍的方法对照,发现总体上方法正确,可以做一些微调。
具体反思日记做到以下几点
1、持续写反思日记。短时间是没有效果的,持续反思才带来竞争力。
2、运用一个假设。反思日记一定有效,没有看到效果,是自己方法有待改进。
3、写反思日记,不是记流水帐,不是写结论和事实。要把事情的背景,当时的感受、情绪、思考同时记录下来。同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处理一次,下次就会进步一点。
4、日记形式要分类—模版化。固定反思内容,一天中做好了什么事——鼓励自己。人际关系、健康、饮食、锻炼都可以记录。关键是记录:做错了什么事——表面问题是什么?实际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弄混了,自己有什么错误假设?怎么解决?有哪些启示?可否制定流程或清单,便于以后检查?......
5、结合自己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对标、对表在反思日记中记录。
我自己的反思日记,已经模块化了:
这个做得对吗?
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事实(做了哪些事,今天学到什么?)
感受(今天状态、心情)
反思和解释(行为背后的想法,用元认知审视思考过程)
决定(怎么采取行动)
需要重视感受、情绪和思考的记录,同时对照目标反馈。
结语
《好好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一篇读书笔记涵盖不了所有内容。如何管理好个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是我们不断要面临的问题。
一本书能够能带走一个亮点,就没有白读,关键是改变自己的行动。我的收获就是,学习临界知识,先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