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
我儿子,3周岁。他会因为我没有及时回应他的话发脾气:妈妈,你没有在听我说话。
我,33周岁。我会因为秀枝愿意静静听我一晚上的唠叨,一扫沮丧的情绪,重新振奋起来。
一个3岁,一个33岁,看上去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却有相同的需求。
当我们获得倾听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我是被理解的。我是被接纳的。
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如果倾听能给他人带来愉悦,朋友们,你愿意倾听他人吗?
还是说,视情况、看心情而定呢?
你的外卖迟到的30分钟,快递小哥一直在道歉,你会不会说:不用解释那么多,你等着被投诉吧。
你的老公一回家就往沙发上一躺,说:好累。然后掏出手机开始一局王者荣耀。你会不会说:累,还玩手机?我还忙了一天呢。
你的老板把你的方案一扔,瞪着你说:就做成这样!你有没有动一下脑子?你没有反驳,但你会不会用你倔强的眼神表示强烈的抗议呢?
你的孩子在车上大哭不止,不时来掐一下你的手臂,还骂你:不要脸。你是不是很想揍他一顿呢?
当我们感到自己被冒犯、被伤害时,我们还愿意听一听他人的想法吗?
上面那个哭着来掐你,骂你“不要脸”的熊孩子,你们觉不觉得特别欠揍?
欠揍吧?欠揍也是我亲生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天,我带我儿子出去玩,我们路过一个蛋糕店,他要吃蛋糕。我说:等你咳嗽好了再给你买。说完,我就开车离开了。
然后,他就开始跟我闹。
我好奇地问他:你知道不要脸是什么意思吗?
他一边哭一边说:不知道。
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就逗他:你其实还是心疼我嘛,掐我的时候也是轻轻的。
他依旧在哭,一边哭一边说:是的。
我解释道:我是担心蛋糕太甜,会加重你的咳嗽。我想了想,又说:也许你可以选择不太甜的蛋糕。
听了这话,他一下子止住了哭声,说:妈妈,蛋糕没有不甜的啊。但是,我可以吃少一点。就吃两口。
最后,我给他买了小蛋糕。他也真的说到做到。
我在家是公认地宠溺孩子。我老公开玩笑说:你都不敢打孩子,你还能做什么?
我不是不敢打,是不忍心打。
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我发现当我接住了孩子的坏脾气时,他也是愿意理解和接纳我的,而我跟他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理解和被理解,接纳和被接纳,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良性循环。
比如,我今天在台上演讲,可能做得不尽如人意,可我看到你们在台下一直看着我,不时地朝我点头、微笑,给我以鼓励,并且还会给我以诚挚地反馈,我就增添了一份努力做到更好的动力。倘若我下一次能做到更好,于你们,听我演讲也会感到更加舒畅。
学会倾听,于他人,让他人感受到理解和接纳。于自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你也将被理解、被接纳。
更重要的是,倾听和表达是沟通的两个入口。学会倾听,你就打通了你认识外部世界的通道;学会表达,你就打通了外部世界认识你的通道。
如此,你也将变成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