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2023-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明空如月

“牧牛图”是借用牧人驯牛的经过,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修行者,来表现“调伏心意”的禅观修证过程,以及“以心为主”、“明心见性”、“悟后起修”、“顿悟渐修”、“理事双融”、“渐次圆满”的修证思想。

明代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十幅图和十首诗,生动表现十个境界:1.未牧(一颗烦躁不安的心)2.初调(初步的训练与约束)3.受制(学会自我控制) 4.回首(反省与觉照)5.驯伏 6.无碍 7.任运 8.相忘 9.独照10.双泯

1、未牧

1.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2、初调

2.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3、受制

3.受制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4、回首

4.回首

日久功深始转头,癫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5、驯伏

5.驯伏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来不须牵。

6、无碍

6.无碍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7、任运

7.任运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饿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8、相忘

8.相忘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9、独照

9.独照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10、双泯

10.双泯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夜花芳草自丛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