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
2022-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茴晴
我是一个有着拖延症的人。至少,在家人眼中就是这么给我贴标签的。
原因是很多次他们让我去做的事情,如果那件事我不想去立即行动,总是拿“等一下”去回应,即便多数情况下我都去照做了。
于是,成长过程里的很长一段日子,我也这样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一位重度拖延症患者。
直到后来,接触了一些人,跟着一群有着同样困扰的朋友们学习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才慢慢和我的拖延和解。
说是和解,不是说身上没有了拖延的影子,只是内心的负罪感不会那么重了。而且,我很清楚,什么样的事情我不会拖延,什么样的事情不能拖延,什么样的事情需要拖延。
现在,你若是问我对于拖延的看法,我会辩证的去看待它。有些时候事缓则圆,需要有一点拖延的勇气;有些时候一鼓作气再而衰,就需要果断躬身入局,不留余地。
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区分何时采取相应的态度对待之。
突然注意到,其实我并不是很擅长谈论自己。有时候看到别人那样流畅、深刻的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困惑,我听的入神,尽可能的去和他们共情,但若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换我就很难讲的那么生动和感染,似乎我没有读懂自己的情感。
或许,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本就存在着集体失语的尴尬境地,会不会大家其实也在心照不宣的等待着、拖延着,直到被看见被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