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阳货》杀鸡焉用牛刀
孔子不是迂腐的老师,而是风趣的学者。孔子见阳货的故事,看出孔子不仅机灵、智慧,还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的相貌很像孔子,所以孔子在陈蔡之间,被人误认是阳货,把他包围起来,要杀掉他。阳货是鲁国一个大坏蛋,一个奸臣,可是很能干,总想拉拢孔子,有所企图,因此他想要见孔子,孔子始终不和他见面,都推掉了。
有一天他去看孔子,没有见到,就留下一只火腿送给孔子。在古代送礼,必须还礼。阳货送孔子火腿,是厉害的一手,你不见我,我却要见你,你看不起我,我却看得起你,这使孔子棘手了。怎么办?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知道孔子这位圣人,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呆板,他也有一套的。大概先让他的学生做一个情报,打听一下阳货的行踪,趁他不在家这一天去回拜,留一个名片不失礼。不料在路上又遇到了阳货,孔子再也没有办法不跟他见面了。
阳货就对孔子说:来,我和你说话。有一个人满腹经纶,有学问、有志向,像怀了宝贝一样,可是碰到自己国家那么动乱,却不肯站出来用他的经纶救世救国,在一边袖手旁观,这样一个人,可以说他仁吗?孔子说,这样是不对的,不能说是仁的。孔子这下吃瘪了。阳货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说,一个人有思想、有能力为国家做事,可是每每失去做事的机会,甚至机会找上门来他都不要,这个人算是有智慧吗?孔子说,这样也不对的。在第二个问题上,孔子又吃瘪了。
最后他对孔子说,太阳、月亮在不停地在运转,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人一天天在走向衰老,等年龄大了,想救世救国,精力都没有了,岁月不可能永远停在年轻阶段的。于是孔子说,对!我将要出来做事了。
如果孔子当时点个头,就可以出来和阳货同流合污,要权力就有权力,要财富就有财富,可是孔子绝不会被他出来,这就是古人的立身出处。人生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如果一步走错了,有可能永远错下去。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人的本质大多相近,但发展方向却各不相同。阳虎希望孔子出来做官,孔子硬不出来。各人兴趣不同,习性也不同,没有办法与这个时代社会沟通,不受时代环境影响,自己始终超然独立地站住,这就是性近、习远的道理。 孔子又说,只有第一等智慧的人,与最笨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也就是说,真正第一等聪明的人,是世界上最笨的人;真正笨到绝顶的人,就是第一等聪明人。所以人不需要玩弄聪明,喜欢玩弄聪明的人,最后都是失败。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武城是一个地名,孔子学生子游在那里做首长。一次孔子到了那里,听到弦歌之声。孔子一笑说,子游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用这种高级的音乐来教育老百姓,等于杀一只鸡,动用牛刀,过于小题大作了!子游回答说: 过去我听到老师多次教导我们说,有知识的君子学道后,要能够扩充仁慈的胸襟和爱人;少知的小人物更需要教育,更需要学道,因为低层人学道就懂道理了,指挥起来就更方便。
孔子听了这话,立刻收回刚才的话,告诉身边的其他学生,你们大家听好,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是开玩笑说笑话的。孔子在学生面前也是老老实实认错不耍小聪明,不以势压人。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公山弗扰是一个人,公山是氏,弗扰是名,费是地名。公山弗扰在费这个地方叛变了,独立了。叛变以后,使人来请孔子去帮忙,据说孔子准备去,子路大为不高兴,说:老师你没有地方去了吗?什么地方不能去?公山弗扰这样一个叛变的人,你还要到他那里去吗?孔子说,他来请我,不是我主动,假使有人肯真正用我的话,东周的文化可以重新在这个地方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