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元宵节
故乡的元宵节习俗显得并不主流,没有吃饺子或是吃汤圆的讲究,这一天每家每户还是会准备一桌像年夜饭一样丰盛的菜,有鸡有鸭、有鱼有肉。
如果说年夜饭是团圆饭,那么元宵节的这顿盛宴更像是践行宴。元宵节是新年的尾声,也是新的一年奋斗的开始。
“吃了元宵果,各自讨生活”,这是小时候常听奶奶说的一句话。如今,我也加入了外出讨生活的大军,而且还没吃到“元宵果”便早早出门了。
除了一顿丰盛的晚宴,故乡的元宵节还有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习俗。
吃饭前,要先装上两碗满满的白米饭,插上一双筷子,再放上一小片红纸,最后将米饭放在案台上的菩萨佛像面前敬供。
要是问大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仪式,他们准会告诉你当然是为了让祖先神灵保佑我们咯。父亲的回答让我记忆深刻,小时候跟在他屁股后面追问这件事,他笑着摸了摸我的头:“我们吃饭,祖宗也要吃饭呐!”
是的,祖宗也要吃饭的,而且要让祖宗先吃,这是后人对先人的尊重。农村的好多节日习俗都有祭拜祖先、菩萨的环节,我想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神灵的敬畏传统。
敬供完毕,在大门口放一挂响亮的爆竹就可以开饭了。母亲每次都是在厨房急急忙忙收拾,要我们喊一声“姆妈,快来吃饭啦!”一家人便齐整了。
吃过元宵节的“晚饭”(虽是晚饭,大家一般都是在下午三四点开吃的),大人就出门串串聊聊天,当然,也有约着晚上打牌、搓顿麻将的。
小孩子就去捡门口刚刚放过的爆竹,总能找到一些未被炸响的,自己可以点来玩。这还是我小时候的事了,现在大概没有小孩会去捡爆竹,兜里都有钱去小商店买炮仗。
如果当年有人组织了舞龙表演,元宵节傍晚还会有舞龙串门的活动。舞龙队伍一般都是由村里的十几个大小伙子组成的,到了傍晚他们会挨家挨户去舞龙串门,队伍后面往往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子。
在别人家里舞一圈,可以得到一包烟、一个红包的打赏。没有谁会吝啬这点打赏而关闭大门的,都是为了图个好兆头。
可惜,舞龙不是每年都有,但晚上“点灯”是每年必有的一项仪式。
每家每户会在大门口两侧、后门、厕所门口、楼梯处、灶台上点上小蜡烛,整个屋子布满了暖黄的烛光,让人感觉很温暖。如果小孩子去玩火,会被告诫玩火晚上是会尿床滴。
以前农村没有卫生间,厕所还是老茅房,都是建在房子外面,晚上上厕所要带手电筒,也只有元宵节有现成的烛光可借。
能在家度过这一天完整的元宵节,也只是小时候才有的“待遇”了。对于远行的人来说,故乡再无春夏秋,只有冬季。
元宵节的记忆虽越来越远,但那些习俗一经提起,心底总会一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点点滴滴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中。
你有多久没在家过元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