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物

李诞: 底色悲凉的文化孤儿

2018-11-26  本文已影响39人  独心鼠

从红得发紫,再到紫得发黑,李诞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外界对于李诞的各种争议,不论是吹捧还是抹黑,最终都会沦为一场消费名人的吐槽盛宴,而李诞这个人物本身,却在公众面前变得越来越模糊。

马东说自己人生的底色是悲凉,其实李诞又何尝不是。虽然表面上一切无所谓,认为人间不值得,但他的骨子里透着自卑。

李诞与其女友

在《奇葩说》的辩论场上,面对如陈铭这样同龄的知识分子,或是马晓康之类的老江湖,他的所有跳脱和随意,看似性情豁达,其实还是漏了怯。当马东让他作为导师上场结辩的时候,他宁肯当个插科打诨的主持人也不愿做文人最爱的事情——观点输出。他自己说是因为“懦弱”。

懦弱,其实就是心里没底。

或许李诞自己也明白,获得这个导师位更多的还是依赖于蒸蒸日上的流量,可一旦要跟真正的知识精英现场竞技,他心里已然怂了。

谈起自己的写作,他也公开承认过自己不配出书,在写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还说自己写的东西简直就是垃圾。他曾送给好友蒋方舟一本自己写的新书,在书的扉页上留了一句话:你加油,我不了。其实他心里也知道,不拥抱痛苦,或者干脆说不认真,是写不出好东西的。

但是他害怕,害怕即使认真了,也做不了一流的作家。害怕自己的心,在真相面前会被碾碎。

面对主流文化,他身上带有野路子的那种没有渊源和依靠的文化孤儿情结——用一种虚浮的天真去消解生活。这条路,融会贯通的可以开宗立派,没练到家的就只会走火入魔。

在颜值时代,李诞之所以能走红,更多的还是营销号和年轻人需要一个标新立异的新符号。李诞只是碰巧被推到了前台,这个人是王诞也好,张诞也罢,大众并不在意,苦闷的年轻人只是需要这么一个为我们说出“人间不值得”的代言人而已,而李诞就刚好迎合了这个需求。

人间不值得

人间不值得,这句话大有包罗万象之意,有着劝诫经文一般的麻痹效果,很容易被人过度解读。

这话看起来模棱两可,表意含糊不清,什么解释都可以往里套。不管你是什么人,遇到了什么烦恼,其实都可以被绕进去。甚至越是深陷偏执,越是苦大仇深,就越是会有种被人在脑门上点了一下的感觉。

这句话的受众也很广,什么人好像都能从中琢磨出点意思。一个情感敏锐的人,顿时会感受到一股温暖和开明。一个热衷于思辨的人,就会马上反问自己,人间真的不值得吗?我现在需要放弃吗?

别管最后得出什么答案,就算你没有被说服,但当你开始怀疑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被动摇了。

他的一句话,不知“安慰”了多少被自己安慰的人。

李诞新书签售会

李诞逐渐察觉到自己成为了公众符号,并借此扬名和获利,当然,他也陷入了身份错位的苦闷。我们因为一个不那么靠谱的人坐上了高位,而说他德不配位。李诞最尴尬的地方在于,他处于配和不配之间,他是很像一瓶水的半瓶水。营销号用女朋友的漂亮来反证其才华不凡,恐怕李诞自己听了也会很不高兴,这跟用妻子的年轻貌美来反证男方的家财万贯是一样的恶心人。真正有才华的人,根本不屑于用配偶的美貌来反证自身的才华,只会用才华本身来自证才华。

因为“人间不值得”这种烂大街的SLOGAN而迅速蹿红,他身上也开始显现出耍小聪明附带的不安全感。他在微博上强调自己并不像人们说得这么好,反复放低姿态,那是因为被黑了不开心呗,认为人间还是值得一个好名声的。他在粉丝的吹捧和自己的心虚组成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用小聪明来获取自我认同,却最终受到小聪明的反噬。

很多年轻人喜欢李诞,并不是因为真的理解他,而是因为李诞满足了他们逃避现实的心理诉求,偶像都是这个用处。可一旦当那个打动人心的、最真实的李诞,也开始显露出伪装的痕迹,让人不禁质疑起眼前的偶像和自己心中的幻想是否真的一致,那么这尊偶像也就离倒塌不远了。

李诞回应过的粉丝微博

尽管如此,李诞在迎合大众的过程中仍然试图保持遗世独立,这也构成了他矛盾的人格。

迎合大众不是看破红尘后的超然,他还这么年轻,迎合大众是才力不济的不得已而为之,也是获得生存和物质享受的需要——同时还不愿意放弃自身的精神追求。

他的遗世独立,其实是在为自己寻求一个出口和退路,他同时受惠和烦恼于大众对他的误读,他似乎有着相当独立的自我,但这个“自我”的人设,却是被毁誉参半的舆论裹挟并塑造出来的。人们说李诞既出世又入世,是年青一代的自由象征,但讽刺的是,这个形象本身,恰恰就是被不那么自由的贴标签行为来定义的。

在这个人身上,你能看到理想主义停留过的痕迹——内心深处曾经充满对世界的鄙夷和谴责,然后那些尖锐的特质,经过社会一遍遍的洗刷打磨,最终都在各种顿悟的过程中被悄然化解了。

他所有看起来很酷的慵懒和丧,都是在试图掩盖自身的无力感和自卑感,是武装自己、刻意为之的皇帝的新装。随遇而安,认为人间不值得,更多的是他只看到了不值得,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我们都在人间流浪,也终会阅尽世事沧桑,哪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有自己愿不愿意。

消解人的固有定势,解构人的刻板形象,这正是《吐槽大会》的核心精神。所以,解构别人的李诞被别人解构,同样也是他的宿命所在。不可否认,李诞是个优秀的年轻人,很多地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也一样是在理想和现实中盲目徘徊,在时代的迷宫里找不着北的可怜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