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读后感

2023-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里_拉

进度:

1、本月第4本,理财系列已读20本(年度计划24本);

2、2020年~至今,理财系列共计阅读38本;

3、2023年目前共计已阅读27本(计划50本)。


朋友们,这本书我个人认为非常非常值得一读!虽然很厚,字体又小,但真的是一本能让人领悟到挺多东西的好书。

我依然还是先放上书中部分划线的句子,然后再谈我自己的一些感悟——

1、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的,时机固然重要,但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

2、查利认为,生活的决定比投资的决定重要。

3、耐心是最伟大的美德。    ——老加图

4、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

5、凡事让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查理·芒格

6、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   ——杰西·利弗莫尔

7、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查理·芒格

8、查理的三大投资训导——

1)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2)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3)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

9、正确的配置资本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

10、通过广泛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生自学者,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

11、你吸取教训的来源越广泛,而不仅仅从你自己的糟粕中吸取教训,你就能变得越好。

12、不断地挑战和主动地修正你“最爱的观念”。

13、正视现实,即使你并不喜欢它——尤其是当你不喜欢它的时候。

14、在成为领先者之前,成功是发展你自己。当你成为领先者,成功是帮助其他人发展。   ——杰克·韦尔奇

15、普通投资者如何挑选股票?你只要永远在市场上最火爆的行业里打转,比其他人做出更好的选择就可以了。

16、圆滑是一门表达观点而又不树敌的艺术。   ——艾萨克·牛顿

17、富裕并非拥有许多财产,而是拥有很少需求。   ——爱比克泰德

以上只是部分书中内容,真要全抄写,那我估计至少还得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只是列举了一部分。接下来就说我自己的感悟吧。

首先,我觉得,通过这本书对比我前面看过的《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我个人觉得,芒格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人”。

怎么说呢?巴菲特也很不错,各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对家庭、对股东、对同事、对伙伴和下属,都堪称值得信赖和尊敬。

除了同时拥有两个女人这点,应该没有任何其他可以让人置喙的不好之处。

巴菲特老爷子比芒格名气大很多,他俩算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因此,台前出现更多的巴老爷子,自然更为人称道,也更多人关注。

但我看完这本书,就觉得原来芒格才是更让我叹为观止的一个人。

具体表现在,他并非金融专业出身却能把投资做得很出色,然后他和巴老爷子一样,都对国家和人民以及整个世界非常关注。

他和妻子也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而且还很低调。他们有八个孩子,有亲生的也有非亲生的,书里看起来个个都很喜欢他这个父亲,我想起巴老爷子对于孩子的关注,是比较少的。

记得前面看过说,孩子摔倒在楼梯处,巴菲特进门看见了,居然跨过孩子直接上楼回自己办公室处理事情去了!后来忙完才想起这回事,然后给孩子道了个歉,这太好笑了~

我最关注的,其实还是芒格对于下一代,他是很乐于和擅于去教导大家的。

比如,他的一些演讲里面,非常习惯于用具体的方法去教别人成长,拿自己的例子去说明多读书、跨学科地多读书、挖掘好奇心的好处,结果就是他这个对很多领域都没有上过专业课程的人,通过看书就弄懂了很多专业人士才懂的知识。

他很看重心理学,他认为,为人处事也好,股市投资也好,管理企业也好,心理学都是非常值得懂的一门学科。

他举了个例子,就是我前面看得《门口的野蛮人》里提到的,律师明明可以建议公司高管不要包庇属下,将属下做的违法违规之事公之于众,但他却没有用到合适的言辞,导致客户方最终因为此事下台,连带他的律所也终结了与该客户的合作。

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句话、几个词的转变,就可以改了某件事最终的结局,但若我们不重视心理学这门学科,随意处置,那就真的是死都不知为何了。

这里我借用以上第16点牛顿说的那句话“圆滑是一门表达观点而又不树敌的艺术”,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的很好,有些人会认为圆滑的人是不好的,圆滑也是惹人厌的,但事实上,用好了“圆滑”这门艺术,很多事情也许我们会办得轻松很多,结局,或许也会完全不一样。

圆滑的人,未必各个都真懂心理学,但我觉得能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的那种圆滑的人,多多少少是迈入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大门的人吧!

其次,有一些观点真的很让人意外,比如这句“妒忌使社会发展,而非贪婪”。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有点惊讶。一方面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新奇,一方面又感叹大师真的是懂的多!!!

由此,我也更加觉得,最近这种连续看书,给自己压力定目标去看书,非常值得且很有意思。原来看书是这么有趣的一种享受,我活了这么多年才终于有了这样的体会,我既觉可惜又觉珍惜。

这句话的意思,字面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就是谈及社会发展的动因方面,芒格老爷子觉得是妒忌,而不是贪婪。

社会发展如何归结到“妒忌”与“贪婪”二字,这事儿需要思考,然后二选一,也更需要思考。

如果要我想,我也会说是“需求”使社会发展,或者“懒”使社会发展。这两个是不一样的,需求,是人在某一阶段,产生了某种需求,可以包括“懒”,但“懒”单纯就是懒。

这就好像,商家会去研究人们的生活,给本无需求的人们,创造一些“需求”。而“懒”,则是,人们自身的问题,产生出一种“需求”。

但,需求也好,懒也好,是会促进消费,促进社会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这俩,是最终答案嘛?

我想了想,好像还是芒格老爷子的“妒忌”会更适合这个问题的答案。妒忌,使人看到别人有的东西,便产生自己也需要有的心情,所以,苹果手机才会出现“卖肾”买机的现象,奢侈品也好,生活用品也好,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自身本来的需求,都是在看到别人有,或想到别人有,才认为自己也应该有。

因此,超前消费也是这方面的一个体现吧。

这一点,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甚至可以略过,但我关注到这个,是因为,感觉芒格老先生的思想非常有趣。

没有思考的人,会简单自在许多。但人不也正因有了各种思考,才能变得与众不同么?

最后,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婚姻的思考。

我本来对这事持中立态度吧,婚姻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过,现在结合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加上利弗莫尔的结局,我开始有了一种,也许我该换个角度去想这件事情的感悟。

我自己觉得,巴菲特也好,芒格也好,都是自己要什么的人。在对婚姻问题上,他们不会因为有了钱就乱来,这个,一方面是他们的道德感或性格所致;一方面,应该也是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

我原来觉得,婚姻无非是两个彼此需要的人在一起,爱情也好、各取所需也罢,总之是彼此有需要对方的一些因素,所以才二合一成立家庭。

但是,人一旦结了婚,总会有各种压力、困惑、争吵等等出现,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自然而然就容易变得不“可爱”了。

此处“可爱”的定义非字面意思,但也包含字面意思。诸位自行领会哈,我不解释了。

可这本书让我觉得,也许我这么想,只是我逃避的一个选择罢了。芒格认为,一个人,应该去不断地追求更好的自己。

什么是更好的自己?更聪明、更漂亮、更智慧等,这些都是。

我为什么逃避呢?我当然知道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不想长大”,我总觉得,婚姻,除了能带给我们个人很多有人相伴身边的日子外,还有更多压力和责任与义务。

如此情境之下,人就很容易变得很“普通”,或者说是“不可爱”吧。我对自己变成那样,持有一种恐惧感,是实实在在的恐惧,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但,悟了一丢丢的我,目前会觉得,难道守住现在的自己一辈子,就更好了吗?

婚姻带给我们的“智慧”,我真的就不需要吗?那种不同的看问题处理事情的角度和方法,我真的有那么排斥吗?

好像其实并不,除却现在难找到一个与之相伴一生的人这一问题,解开自己的心结才是该做的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事儿,就好办多了。

我想起本周已看完的豆豆写的《遥远的救世主》里,男主角一定要女主角绕道耶路撒冷和自己汇合,起初,之前看了两遍电视剧的时候都并不理解,没想到当下看书一遍就理解了。

男主角的意思是,希望女主角去那里走走看看,留下一些东西在自己的心里和脑海里,也许当下并不重要,但那些感受和记忆,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发挥它的效用。

于我而言,对婚姻的思考也是如此。

不管我最终是否选择婚姻,我认为当下的这种思考,会在未来对某些事情起到一些微妙的作用。而这些作用,也许我未来根本毫无察觉,但我想,这种思考的产生,当下就已经代表了它存在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