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与人生有感
谈起哲学,大家能够想起苏格拉底说过的一句话——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的过的。但却鲜有人对于为啥他会说出这句话做出思考,这也是一般的励志作品和哲学的根本区别,哲学能够提供一个让这个结论自恰的系统,能对你的任何发问都给出一个解释。
一般说来 哲学家都有三个习惯
第一,喜欢找问题。不相信人生每天就是起床,吃饭,睡觉的一个轮回!
第二,喜欢构建系统。每一个试图构建系统的人,都是在解释这个世界,而这个解释则是对现有价值观的筛选,选择,本质上就是在试图改变这个世界。
第三,喜欢改变现状。总认为现状不够好,且相信现状可以变得美的更好。
全文目录
回归自我——苏格拉底
确立知识——笛卡尔
改正缺失——马克思
超人意志——尼采
向往永恒——柏拉图
开拓自我——奥古斯丁
求生意志——叔本华
文化风貌——卡西尔
苏格拉底在晚年被审判的时候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觉得自己像一只苍蝇,雅典则像一匹千里驹,现在他越来越胖,只想睡,不想跑,我则奉了上帝的神的圣明来叮咬他,不让再睡了。他和当时不同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这份真诚。可以说,苏格拉底毫无保留的完全呈现了自己的思想的每一部分,他能够毫不隐瞒的表达出个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信念,不在乎世俗的判断。薛兆丰老师长挂在口里的句话就是 ,思想上可以特立独行,但行为上还是要随波逐流的,这是保护自己的方式,很多人都是如此,人性是有弱点的,而苏格拉底又凭借什么可以这样无怨无悔的坚持下去,在所有人都敌对他时。最后还能够以生命作为代价,坚守自己的理想。背后是什么样的一个理念,能够让他在现实之中 如此坚定?
笛卡尔在二十三岁时连续做了三个梦,都有梦到一个天使来告诉他上帝赋予他的使命——就是用理性追求真理。他有这种自觉之后,就开始探讨,首先肯定了每个6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追求真理的能力。所以他就是要找到一个保证呈现真理的方法,为保证这个方法的准确性性,他尽其可能的去怀疑一切可以被怀疑的东西,所以最后才提出了 我思,姑我在的论断。是指我就是纯粹的思想,我的本质就是思想。
用理性来追求真理,必须要找到一个坚定不移的出发点,他只有一步步后退,退到什么是我的本质问题,肯定了我就是纯粹的思想,进而建构了一个观念世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观念世界里,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就不可能透彻,我们自己就在这个世界上,当然很难看清这个世界本身是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最后导致社会不公平,工人的劳动价值遭到严重剥削,人的尊严收到严重践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始出发点,便是试图为人们找回逝去的尊严。马克思首先肯定了劳动的意义,人的活动等于劳动,他认为人性需要实现,而表现的方式就是劳动。你若问他人性是什么,马克思会说 人性是人自己在历史上发展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并非一生下来便有人性,而是人在他与自然世界慢慢对立的过程里,慢慢塑造成自己的人性。然后阐释了,他为什么讲 资本主义必然消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口号。工作如果具有创造性,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良好途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分工的极度细化,人们已经很难从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尼采的生命力非常强,所以他才会喊出 上帝死了的口号。读尼采的文字犹如冬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很容易让人产生 想要与整个世界决裂的强烈愿望,极力想要舒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是现实中的一点小感冒,小伤小病,马上就会将我们的一股豪情给浇灭。身为社会人,总是活在各种各样关系中,就是很难做到那种超然而独立状态。尼采在哪个时代条件下,喊出上帝死啦的口号,是基于他强悍的生命力,但他只活到了50多岁,没有体验到身体衰微,体力不支的暮年,这也是他人生哲学的一个缺陷,因为哲学应该自成为一个系统,能够让人直面 人生的各个阶段。
……
同学问道;"西方哲学与人生,读这书有什么用”?
没什么用,随便看看。我随便答到,因为我知道他也只是随便一问。
是啊,读哲学书有什么用呢。傅佩荣在书的封页写到 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我的理解没有这么深刻,我能够想到的是,他能够给我一种底气,敢于和别人表现的不一样;我想主要是他的系统性,因为我所担忧的,恐惧的,我所思所想在里面都总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时他还是疗愈心灵的良药,罗胖说过我们学历史 学习天文学是为了能够站在一个更大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看待世界。我觉得读一些哲学书,能够引导我们更加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对待每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