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对“军台岭战斗遗址”的错误说明
作者:秦陇华
军台岭纪念碑2015年9月,我参与“王益区文化之旅”活动,多次去军台岭采风,挖掘铜官古驿道沿途的文化历史遗址。在此期间,我对军台岭战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到底是一场战斗还是战役?国民党暂编第二旅是如何驻防?郭恒全烈士是怎样牺牲?此后,我翻看了《铜川郊区文史》《铜川经济社会研究》等有关书刊,对整个战斗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
2016年5月份,为了给军台岭战斗纪念碑刻碑文,我见到一份军台岭战斗过程的资料。上面写道:1937年至1949年,先后在军台岭发生过三次战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由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直属机关,进驻同官县陈炉镇。为使部队进驻安全,贺龙、关向应指挥红军部队,占领军台岭,控制制高点,保障陈炉镇方向的安全,为部队顺利进驻创造了条件……。这段文字描述的军台岭第一次战斗,显然与历史不符,首先“占领军台岭,控制制高点”没有史料证实这场战斗的发生。假设有这一场战斗,那么作战对方是谁?伤亡情况是什么?缴获物资又有多少?文中并没有列举和陈述,只有泛泛几句话。
有关军台岭战役的史料据后来了解,这份资料的出处来自“百度百科”,正是百度的谬传,形成多个版本的“三战军台岭”,让人疑惑不解,不知真实情况。为了以正视听,我结合前人的书籍和当事人的陈述,整理出了短文“三战军台岭”。在此抛砖引玉,望各位赐教指正。
百度百科有误的相关词条截屏三战军台岭
军台岭,位于铜川市王益区王益街道办军台岭村东南部,距铜川北市区10公里。海拔1330米,南北约8公里,东西约1公里,雄踞居四周群山之顶。北、西、南三面为深沟大壑沟,东面悬崖绝壁。从军事学的角度看,这里易守难攻,是铜川东南部之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常有驻军,故名“军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国民党军封锁陕北解放区的前沿阵地,也是控制咸铜铁路的重要据点。
1948年11月中旬至1949年4月下旬期间,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军台岭共发生三次战斗。
第一次军台岭战斗:
1948年11月15日,为了配合淮海战役,牵制胡宗南部队增援中原战场,西北野战军发动冬季攻势。解放军四纵十二师和一纵独一旅奉命攻打军台岭。在此驻扎的敌暂二旅七六二团约500人,由一名副团长指挥。敌依山建工事,碉堡林立,堡高壕深,工事坚固并埋有800多颗地雷和铁丝网相配合,称得上工事坚固,铁壁铜墙。我军从11月19日起,冒着雨雪,开始围攻军台岭。一纵独一旅为主攻部队,四纵十二师配合打援。23日凌晨,战斗打响。是日17时,独一旅一团、三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不顾敌人三面火力的严密封锁,迅速排雷,开辟道路,仅10分钟就突破前沿阵地,18时攻占军台岭。毙敌150人,俘敌副团长及官兵316人,缴获大量军械和物资。我们一般说的军台岭战斗就是指此役。战斗结束后,我军在军台岭顶驻扎了一天,后撤至马栏镇。国民党军随即重新占据了军台岭。
军台岭战役第二次军台岭战斗:
1948年12月20日(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也就是距第一次军台岭战斗之后不久,我第四纵队十二师三十六团第二营从耀县九顷塬撤往边区的途中,在陈炉镇、双碑塬一带与敌军遭遇。为占抢占有利地形,掩护部队撤离,第二营第五连奉命进攻军台岭。五连指战员穿过齐腰深的枣刺丛,攀上悬崖,即与迎面赶来的敌军相遇。他们用以手榴弹奋勇迎击,击退敌军。又经过激战,占领制高点,敌军逃窜。夜间,五连在夜色掩护下,撤离军台岭,在东河川与营部汇合。此仗我军伤亡不大。但敌军再次占领军台岭后,己成惊弓之鸟,白天黑夜惴惴不安,担心又会遭到我军铁拳打击。
第三次军台岭战斗:
1949年春季,我第一野战军向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强大的反击。关中国民党政权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2月8日,我第四军兵临军台岭北梁,敌军远远望见,便丧魂落魄,从南坡狼狈逃窜。20日拂晓,我军进入五里铺,铜川获得第一次解放。4月28日,铜川第二次全境解放,陕甘宁边区同官县政府于当日从红土镇进驻县城。7月7日,改称铜川县政府。
为纪念在军台岭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我军指战员和向导,2016年3月,在主战场修建了巍峨壮严的“军台岭战斗纪念碑”。成为我市在照金革命纪念馆、药王山烈士陵园之外,又一处重要的革命斗争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