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吴鸿清教授
拜访吴鸿清教授
与伏羲教育的结缘源于去年在潍坊国学大讲堂举办的一次全国伏羲教育吟诵师资班。当时通过姜来博士的讲解知道了什么是伏羲教育,也是第一次听到了吴鸿清教授的大名。今年暑假夏令营,国学基地教师培训的一个重点就是伏羲教育的文化理念,通过培训对教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发认可,对教授的事迹也越发钦佩。
今天起了个大早,我和王觞老师驱车四个多小时终于来到美丽的蒙山。很久一直想拜访吴鸿清教授,今天如愿以偿,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吴教授受友人之约一直在蒙山闭关教学,研究学术已三个多月。来到教授居住的小院,首先接待我们的是伏羲教育的张家贞老师。在张老师的引导下终于见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吴鸿清教授。教授远比想象的不一样,身穿大背心,大裤衩,笑容可亲的招呼我们,像是见到久违老朋友,让人感觉很是亲切。
相互问候之后,直奔主题。首先简单的向教授汇报了一下文质轩国学教育基地近两年来的教学工作及取得一些成绩,同时针对在办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教授做了请教。教授听得很是认真,对国学基地的教育理念给予了肯定,同时针对当下国学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给我们的办学给予了很多建议。一上午的交流很是感动,也受益匪浅,总结了几点收获,自勉:
1、幼儿园做国学的教育方向在哪里,课程体系应如何建构?
这是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教授说;所有的教育必须要以人为本,在幼儿园做经典教育,第一点就是孩子要喜欢。喜欢什么呢?喜欢你的老师,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们的幼儿园。好的课程在落地的时候,一定要以人为本。教授指出当下所谓的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在落地的时候为什么效果不好?第一、忽视了人性。第二、夸大了教育的作用。第三、这也是关键的一点,方法是不是适应我们的课堂,孩子是不是喜欢。读经也好,礼乐教育也好,首先传递的是一种美,大家愿意去接受,才能落地。有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认为传统文化好,就强加给别人。接受不接受,你的教学形式及方法是对教育者极大的挑战。
幼儿园教育不能忽视了读经,至于方法自己想。读经开启的是孩子正音识字的能力,识字多了了就喜欢读书,喜欢读书就能学更多的知识。从小识字多的孩子都喜欢读书,读书的习惯必须要从小培养。
在幼儿园的课程中要做到动静结合,多增加动手的课程。心灵手巧就是这时候练出来。动手的课程往往很有趣,多动手,多动脑,孩子喜欢又有成长。
2、习劳的重要性。
教授说在落地国学课程时要多增加习劳的课程。从小要让孩子多干活。现在父母心疼孩子,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这其实是在害孩子。通过教育实践发现,善于习劳的孩子聪明,担当。善于习劳的孩子行动力强,干事扎实。习劳,多让孩子去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习惯从小就要培养。
3、未来的真正教育一定是精英教育。
当下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遍地开花,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也是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对公益的理解?当下很多人都在做国学,公益夏令营、公益讲座等等。很多是在打着公益的幌子在招摇撞骗,这样的教育对主办者来说,很难实现良性循环,同时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教育形象。未来的国学教育一定是专业化的,品牌化的,对学习者来说一定是精英教育的模式。
4、教育不要复杂化,要老实,真干。
当下任何一种教育最后都要靠结果来说话的。现在办伏羲教育也好,国学教育也好,传统文化教育也好,发心是好的。不过在走的时候,往往就急功近利了。急功近利之后,往往舍本求末,方向就偏离了。教育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就是实实在在的为孩子着想、做教学,不要复杂化。多沟通、多思考、多总结,老实、听话、真干。
一上午在愉快的谈话中很快过去了,中午有幸和教授一起用餐。一碗小米粥、一盘豆腐、一盘蘑菇、一碟咸菜,简单而又朴实,就像在家一样。
教授说近两年要在这里住两年,好好研究一下学问、跟孩子们一起上课。同时教授还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就是在蒙山上找一座山,用刻字的方式把中国的经典、文字,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后代子孙留点东西。一席话,敬佩、感动、不知说什么。
下午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告别教授、张老师,返回潍坊。此次拜访,收获很大,简单总结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