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的高能学霸团之间的思想碰撞——记精时力4月5日团建
时间:2020年4月5日下午16:00——18:44
地点(团建的方式):瞩目APP
团建人员:侯蕾,诸慧,花花,格格育儿,冰青,芒果,熊磊,Echo,联想,Evah,木头
团建主题:关于精时力(时间记录+日清单)的收获和困惑
团建流程:
1、第1项,每位小伙伴分享两到三点自己的收获以及分享一下自己的感触,做一点点总结。
2、第2项,每位小伙伴提出两到三点自己最困惑的地方,其他小伙伴可以提出答疑,也可以自由分享。
(Ps:熊妈的号召力果然不是一般的强大,是2班的高能。另外,由于时间的原因,虽然准备好了两个流程,最后却变成了一个流程,每位小伙伴既说收获的同时提出困惑,结果也是让人拍手称绝,且听我娓娓道来)
【正文来了】
首先按照会议截图顺序进行逐一的自我介绍和收获交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4174/49da27f880d34375.jpg)
第1位——芒果
芒果是一位研究生,2020年认识崔律,并开始接触崔律的精时力课程。
(一)收获:在日清单的学习当中接触到了一日三分法,于是很快的将一日三分法运用到自己的毕业论文当中,比如小伙伴提到她会将毕业论文的文字修改任务放在上午,将插入图片放在下午,晚上进行格式修改。
(二)得到的启示是在这样单一的任务当中运用一日三分法去分解任务,会让自己做事的效率提高。
(三)最后小伙伴总结的时候提到,首先和这样一群小伙伴做链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另外还提出希望从侯蕾那个地方学到关于如何记笔记。
(来个剧透,本来计划的是完成对精时力的相关内容团建。结果最后奈何呼声太高,我们又延续了第二part:就是侯蕾学霸的个人“瞎咧咧,胡叨叨”时间——分享如何高效的做笔记!
但是!但是!但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二师姐的分享,可真的不是“瞎咧咧胡叨叨”,干货太多,我今天的记录只是冰山一角,在此呼吁:有兴趣的同学一定一定一定要去主动链接,勾搭,撩一撩我们的二师姐侯学霸哦!她真的就是无数座金山银山,无论你怎么挖都挖不完,因为她总会持续源源不断的产生新的能源,重点是她真的是位倾囊相传的人啊!相信我,去勾搭她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侯蕾熊妈,你千万不要打我哦🤔)
🤯木头思考:其实我自己在使用“一日三分”这件事情上面做的还不是特别的好,也是本次团建我最大的疑惑:如何高效的利用一日三分法。
不过通过芒果小伙伴的实践分享,我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工作其实也相对比较单一,于是借鉴到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早上:学习精时力的相关课程+上课(语文课程多集中在上午)
下午:七年级备课+运动(除开两天下午习作课)
晚上:九年级备课+运动
第2位——冰青
来自海南海口的一位国企财务,(一)她的收获主要有以下三点:
1,可以及时的清空大脑,减轻负担。
2 ,通过日清单的训练,可以提高记忆力。
这里的记忆力主要是指在做一周工作回忆总结的时候,能够清晰明了的想起自己这一周曾经做过什么事情。
3,一日三分法,不管是在视觉上还是在仪式感上,都能够让自己快速的进入一个工作或者是学习的状态。
(二)她的困惑有4点:
1,在做日清单的时候,总会因为临时任务很多,导致时间安排陷入混乱,该怎么办?
2,在时间记录上做任务的过程当中,时常会被临时任务打断,这种情况下大家会不会补记呢?
3,如果自己单纯的一整天时间都是在陪孩子的话,这种整块整块的时间大家还会去记录吗?
4,有时候自己从家到停车场,再从停车场到办公室,中途的时间会算作交通记录,但是在办公室正式工作之前会整理各种各样的杂务,大概半个小时左右,那么这样的时间又归为什么类别呢?在分类上不是特别的清晰。
(三)小伙伴最后的总结提到有4点:
1,首先觉得和一群有追求的灵魂相似的小伙伴做链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2,其次在这种链接状态下,也会有相见恨晚,舍不得结束的感觉。
3,另外也是call到侯蕾学霸,希望学习到更多高效记笔记的方法。
4,还有一点就是感恩这样的隔空相聚,感恩这样的隔空思想碰撞和链接。
🤯木头思考:小伙伴提到的这4个困惑,我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尤其是本来安排好的时间都被临时任务中断,或者是时间安排混乱。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经过思考:我自己觉得关于时间的安排上,只能靠自己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最终形成自己固定的日清单模式。
但另外的一个问题:时间总会被临时任务打断,这件事情或许通过自己不断的调整时间安排也会尽可能的减少。可目前我还在不断的调整和摸索当中,希望后面我们还会有机会隔空链接,共同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3位——格格
(一)格格提到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了一日三分法,但困惑是执行很不到位。
(二)在后来和侯蕾的交谈当中,格格提到更多的是自己的思维导图正在学习摸索过程当中,而且目前这个阶段自己的早起是绝对OK,但早起的时间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所以正在进行调整和适应,希望通过这样的摸索找到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还有一个问题是觉得自己的目标设置的太多,但自己的精力却无法支撑去完成这么多实践。
(三)在总结当中,格格提到了一个词是:高兴,因为自己的困惑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同时也非常的感谢。
🤯木头思考:后来在和侯蕾的交谈当中有引申出很多的点,那在她们引申的这些点上,我得出了一点点自己的感悟。
首先,目前社会上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似乎都是:欲望太大,想要的太多,目标也会很多,但奈何现实却是自己的能力、精力等各个方面都无法支撑自己去达成去实现,继而会生出挫败感。
所以我觉得其实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分清楚目前我们目标或者理想的轻重缓急,接下来去做像一日三分法这样的动作来分解既定的任务和目标,就是降低它完成的难度。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需要做的就是把简单的任务重复做,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舒服的方式即可,这其实也是崔律在课程当中反反复复提到的一个点。
我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当然后面侯蕾也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知道做不到”理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同时格格也提到说,要想降低人的欲望是非常困难的,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实践挑战的任务啊。
第4位——花花
花花是精时力的新伙伴,她自己说自己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那她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说自己临时任务很多,时间管理做得比较糟糕。
(一)收获
参加日清单训练营,每天完成任务前的打钩,对自己是一种动力的提升,觉得很有成就感。
另外,一日三分,一段时间只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如何具体的划分,希望通过团建或后面的课程学习,能够有所改善。
(二)花花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提到:第一是非常开心和这样一群小伙伴做隔空的链接;
第二是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加强,
第三是更加的期待后面的课程和以后的隔空链接团建活动。
🤯木头思考:花花的感触不禁让我想到自己曾经也是这样一个状态,在3月初刚开始跟进崔律的早起营课程时,我也是一个有些拖延症的人,早上总会赖床等等。但是通过不断的跟着崔律去践行精时力,现在的我基本已经能够做到准时入睡准点醒来,的确在时间管理在精力管理上也有了一些的改变,所以相信花花也会在后来的学习当中逐渐的找到自己最好的方式,直到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加油哦!精时力二班的小伙伴们,2020,我们天天见哦!
第5位——联想
联想小伙伴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她是第1次参加这样的团建,并且自己不太喜欢去做链接这件事情,但是她是第3次参加日清单的训练营了(来自木头的佩服脸)。
(一)她的收获主要有两点:
1,在写日志的时候,总是会在温故部分得到更多的收获。
2,关于她自己的一日三分法时间节点,主要根据自己工作的时间来做安排的,下午15点是上午和下午的划分,下午17点是下午和晚上的划分。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的划分之下自己可以更加容易的完成相对应的工作。
(二)在困惑部分,她提出了自己的一个不足和一个疑问。
不足是说自己很容易遗忘去做记录,比如说有时候点击了开始就忘了点结束,有时候呢,是已经开始了新的一项任务,却忘记点击开始,仍然还在上一个任务当中去计时。
困惑是:有时候在路上乘车的时候刷刷剧啊,或者看看电子书什么的时间,不知道该归为哪个类别当中。
这一点侯蕾在后面的交流当中给出了答案,她认为这个时间应该还算是归在交通当中。(2-6时间记录的复盘答疑里崔律留下了这个作业,下周会讲到,小伙伴可以认真听哦!)
当然我们都说了,通过和侯蕾学霸的思想碰撞,总会有越来越多的疑问被提出来,那小伙伴就提到说自己在听完课之后对课程内容完全没有印象怎么办,或者后来导致在写日志的时候没有内容可写。
侯蕾答疑:在听完课程之后,对课程内容完全没有印象,可能的原因是听课吸收的效率比较低。
这里就提到关于侯蕾上次分享的“学霸如何高效记笔记”的内容当中的一个点:记笔记存储越难,提取越容易,若存储越容易,那么提取就越难。
详情大家可以戳下面的链接哦。
(三)那小伙伴的总结是提到了很期待和侯蕾下一次的私聊,单独链接,探讨如何高效记笔记,哎呀,单独链接什么嘛,记得带上我哦🤓。
第6位——木头
(一)那我的疑惑呢,主要是在于:我临时任务太多,导致时间记录很零散,同时一日三分做得非常的不细致。
当然了,这一点疑问是在芒果小伙伴的分享之后,我就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相信在实践之后我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在这个地方我最想表达的一些感想是:
1,团建首先真的得自己主动的去链接,去参与,才会有机会进行各种不同的思想碰撞,得到更多的收获。
不仅仅是关于时间记录,日清单,还有可能真的会延伸到关于人生,关于育儿,关于培养孩子,关于思维等等的各个方面。
这一点的感触源于第2次和侯蕾的团建,所以我总结了一下,通过和侯蕾的团建,我收到了哪些干货的启发:
(1)我们第1次团建当中侯蕾提到的,关于“人生单行线”的理论。她说人生真的就是一条单行线,没有回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4174/5df7198bee91c3e1.jpg)
的确,人生就是一条向前的单行线,不可复制,不能重来,没有暂停,人生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重心,不同的选择。这对我当下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启发。
(2):关于如何记笔记的存储提取反比例理论。
在这一点上我目前已经将这个理论延伸到我所担任的九年级课程优生培养工作当中,获益良多。
再次隔空感谢二师姐!
(3)她今天提到的关于“人生工具箱”理论。
她说我们人,与生俱来都带有自己的一个“工具箱”,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工具箱”里的工具也会逐渐的增加,随着工具的增加,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思维也会更快。
提到的例子主要有屠龙刀和斧头的故事,同时也提到了关于记笔记时,是选择运用纸质的思维导图还是选择使用电子版的思维导图,这只是一个“工具”的选择而已,哪个“工具”用起来更加顺手就使用哪一个呗!
当然也不能够忽视掉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始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也许我们目前手边用的最顺手的“工具”已经无法再适应这个时代,所以在特定的场合也要学会去选择不同的“工具”,另外就是要保持不断的学习,持续的学习,这样才能在人生的“工具箱”中存储更多的“工具”以供自己在必要的时候选择。
(4):“知道做不到”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说到关于记笔记中,我们具体要记什么?
一开始侯蕾也只是去记新知部分,因为她觉得温故部分她已经知道了,所以没有必要记。
但是经过多次的学习反思,总结之后,侯蕾发现:关于“温故”部分和“新知”部分,新的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所以在心理上会更加重视,接下来会不停的去使用它,最后我们就能够做到了。
而在面对旧的知识时,我们心里会给自己暗示说:我知道它,继而就不重视它,也就不会去使用它,最后就做不到了。
提到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说:有人在咨询孩子选择外教时,是应该选择孩子本身就已经熟悉的课程,还是课程内容虽然陌生但孩子跳一跳能完成的呢?
侯蕾的建议是选择一个目前孩子相对比较熟悉的课程,因为给孩子报外教班,最主要的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什么样的情况下孩子能够流畅的和外教老师进行沟通呢?自然是孩子对学习的知识内容相对熟悉的情况下,如果说孩子对单词不认识,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那么他就无法开口与外教进行沟通,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达不到一个锻炼孩子口语或者是交际能力的目的。
这也就是许多老学员会在新课程当中更加重视“温故”部分的原因,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真的是有太多的宝藏,值得去挖掘。因为对自己相对熟悉的内容,对其他新的小伙伴却是陌生的,他们的更多思考就会引起自我的反思:为什么当初我没有想到呢?我为什么想不到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被抛出,自然也就会带动自己的思考了。
从崔律的课程设置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温故”部分的时间比例几乎和“新知”是对等,有时甚至是超过“新知”的。
(5)让我们大脑“学有余地”的“温故”部分真的是所有老学员都非常重视的宝藏区域。
侯蕾说:谁想谁知道,谁不想自然就都不知道咯!
(6)关于听课效率不高,这一点上提出了一个“编码”VS“解码”的效率问题。
就是说我们要在听课过程当中去寻找自我的编码能力。
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在发电报的过程当中,为了省钱节省了很多文字,但是要传达的信息并没有因为文字数量的减少而受到任何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学习记笔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输入的“编码”过程,此时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但是知识的输出,也就是“解码”的过程,要学会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总结归纳知识点,做到高效输出。这个也是我们学习中需要培养的能力。
(7)另外一点是侯蕾在和其他小伙伴的沟通交流当中,会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模式:启发式提问。她似乎没有直接去对小伙伴的问题或者是思路提出答疑,而是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发小伙伴的自我思考,继而去寻找自我问题的答案。
我想在这一点上会比直接解答疑问更有效,因为在不断的问和答之间,我们的思想会进行不断的碰撞,继而不断思考,衍生出新的火花对问题的解决有更多的方向和思路。
(8)另外他还提到关于语音写作部分,其实有存在着和自己对话的一个点。我们的一生当中需要不停的和自己去对话,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人通过语言,有人通过文字,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对话才能够有思想碰撞,才能够去寻找到自己思维当中,行为当中的亮点。
我们说常思常新,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的知识,任何的行为或者任何的点,只有不断的去反复思考打磨,推进才会取得不一样的收获。
(9)当然了,侯蕾还在不停的提出一个崔律一再强调的观点是:我们要学会“一事一专”。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当我们在做一些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事情时,不能够分心去做其他事情。
这一点呢,在我的实践当中,我就会经常在洗衣服的时候听音乐拖地。那当然了,我很明白崔律和侯蕾提出的“一事一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所以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选择一些不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事情来进行并列操作。
2,当你在学习过程当中有某些问题抓耳挠腮都无法想明白,无法解决的时候,团建真的是一个绝佳的平台,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本次团建当中,其实有许多小伙伴都提出了不同的疑惑,相信通过团建也有很多小伙伴能够得到自己问题的解答。
感恩遇见,感恩分享,感恩侯蕾的组织!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4174/2a866f9a3ebe9e86.jpg)
第7位——熊磊
(一)她的收获主要有三点。
(1)一日三分法使得我们降位思考在实践过程当中真的会更容易。
(2)复盘加反思在学习当中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同时熊磊小伙伴还在我们的团建群当中分享了自己关于复盘做的一个模板,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戳下面的链接,切磋交流哦!)
(3)小伙伴提到每一次团建接触到新的不同的人物总会有很大很大很大的收获。
(二)总结部分,熊磊小伙伴提到一个点是说陪伴真的很重要。
另外同样也是非常感恩这样的团建活动。
🤯木头思考:熊磊说到自己的职业是和孩子打交道,所以或许她的性格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真的是一位非常活泼开朗外向的女生,同时她在直播间里的交流也总会给大家带来许多的欢乐。
另外由于我和熊蕾以及芒果应该年龄相仿,所以看到这样的小伙伴时也会觉得非常的高兴。
所以说我们的团建,既有和年龄相仿者的碰撞,也有从经验充足者处的取经,因为有了这些小伙伴的协助和无私分享,我们的进步才显而易见。
再次感谢相遇,感恩团建,感谢所有小伙伴!
第8位——诸慧
(一)收获主要有三点:
(1)通过时间记录和日清单的实践,明白了自己的时间到底浪费在了何处。
(2)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自己的时间记录也更加容易去完成。
(3)有一点收获,就是现在的自己已经尽量的不会去拖延了。
(二)困惑主要有两点。
(1)如何快速复盘自己的一天时间?
(2)日清单如果无法清零导致拖延怎么办?
(三)总结趴,提到非常感恩,自己的疑惑得了一些解答!
🤯木头思考:关于日清单无法清零,有拖延现象的这一个点,其实在自己的身上也会出现,那我的选择就是要么删除,要么重新设置时间再来一次,可是这样也会有弊端,因为真的会导致无限时的拖延下去。就像侯蕾学霸提到的,这些事情其实并非是紧急迫切需要立马完成,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去做都没有太大的影响的,所以这也是我自己需要考虑的一个点。
第9位——Echo
(一)Echo也是一位精时力训练营的新伙伴,她在提到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训练营的时候说:因为工作忙,时间比较混乱,想改变自己的现状。
(二)总结来说,伙伴的意思是通过团建可以取彼此之长,补己之短。
还听了前面几位小伙伴的分享之后,Echo很快速的抓到了三个核心词:一日三分法,复盘以及结合经验做好以后的计划。
(Ps :Echo小伙伴真的是一位潜在的学霸,因为抓核心抓关键抓的太准了!佩服佩服🤔)
(三)在最后的总结部分小伙伴说到了一个点,说觉得自己找对了组织。(🤣🤣🤣确实有同感哦,相见恨晚这个词已经无法形容了)
🤯木头思考:小伙伴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提到了一点说,目标已经确定却无法去完成,因为这种拖延的现象会导致心理非常的挣扎和纠结。那么其实我自己也是差不多这样的感受,所以接下来去补听崔律前面的课程,或许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理解今天团建的内容。
第10位——益华
(首先请益华不要介意,因为英文书写有点麻烦,就写了中文,请多包涵🤗)
(一)收获
从2019年9月参加100天精时力训练营到加入日清单,再到时间记录。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的收获是非常大的,了解到了一日三分法也get到了黄金早晨的知识点。
(二)困惑
(1)首先课程很多,学不了这么多怎么办?到底应该如何具体的安排时间呢?
因为益华在提到自己听课的时候,听课需要34分钟,打卡就需要2.5小时,相对来讲这样是比较慢的速度和低的效率,所以会有困惑,不能同时学习这么多课程该怎么办?
(2)关于一日三分法,可否根据自己的实践变成一日四分呢?
对于这个点侯蕾给出了解答:
意思是说实践出真知,比如侯蕾自己就曾经实践过一日四分,但是后来她又改回了一日三分,因为她发现即使可以将时间划分为4个阶段,但是我们人的精力是无法完全满足一日四分的,所以“三”这个数字会更有魔力,会更加符合我们人的精力分配值。
但不管怎么说,侯蕾都建议先去尝试再得出结论,因为个体不同,很多事情总会因人而异,说不一定你在实践了一日三分和一日四分之后,会觉得我就适合一日四分也未尝不可,这没有一个绝对的对错。
(三)在总结这部分益华提到第一点说,看见大家非常的开心。第二点很感谢侯蕾提供的这一个平台为我们的思想碰撞,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在这个平台的思想碰撞当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木头思考:想到在崔律讲解修改时间记录的类别名称时,提到可以使用四个字的改法,但是我们的发布官Jassy就提到自己好像就只喜欢两个字的命名,简单明了直接,寻找起来也不会太麻烦,所以她认为这个点只要自己喜欢舒服就好。
那么同样我觉得,关于一日三分或者是一日四分,只要在实践之后觉得自己是可以完成的,并且效率不打折扣的情况下,一日四分也是完全OK的,这没有一个完全对错的,自己喜欢就可以了。
第11位——侯蕾
(一)收获。
(1)督促自己要养成到什么时间点就做什么事的习惯。
(2)关于临时任务调整这一点上,侯蕾的做法是先打勾,然后改时间点再去完成。
另外就是她在调整自己去练习: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各项任务。
(3)关于时间记录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她提到一个点说,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时间计划时,每天缺少了一点小目标,建议大家去寻找一个“小铃铛”的标志,设置一下每天的目标,这样的话可能会比较好的督促我们去完成任务。
如果我们的目标明确的被设置出来,那么我们时间记录的时间便会有明显的提升。
(4)另外关于目标时间的提升这个点上,其实更建议大家去细分小的类别,因为会对我们的时间统计有帮助,能够明确的让我们知道在某一个类别或者某个部分上面花的时间具体有多少。比如她自己就有单独的设置精时力分类,高质量陪伴和语音写作三大板块。
(二)总结
在总结部分她提到有三个点,
第一这种隔空链接的感觉真的很好,尤其是每次都会遇到新的伙伴加入,就会有新的碰撞,
第二看到大家都有和自己一样的问题的时候,自己也会心安理得,
第三非常感谢。
🤯木头思考:俗话说,人无完人嘛,大家都是一样的时候,都存在问题的时候,也许在相遇过程中就找到了一种平衡感,也无形当中会降低自己的负疚感,感觉还不赖的哦!
虽然说鲁迅先生的阿q精神不值得我们大面积的提倡,但偶尔在挫折困惑面前体现一点小小的阿q精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嘛,调整一下心态呗,然后继续整装待发,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本次团建内容的整理是在我自己的笔记记录之上进行复述整理的,对每位小伙伴说的知识点或者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许会有复述不当或者是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如果确实觉得需要修正的地方,请大家及时联系我进行修改。
最后的感谢!
最后,有几个感谢送出:
感谢崔律原创了精时力课程,
感谢精时力课程让我们和崔律隔空相聚,认识了大师姐二师姐等等的学霸人物,
感谢侯蕾二师姐抛出的二维码隔空链接了这么多优秀的小伙伴,
感谢这么多优秀的小伙伴无私的分享,让我收获如此多,
感谢熊磊和孙颖大师姐上次对我文章的打赏,我已收到崔律的转赠,十分感谢大家的肯定!
精时力,2020我们天天见,
周末团建,2020我们多liao几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