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生最爱纳兰词》看怎样读一个时代的书
嘿,朋友,你听过纳兰容若吗。
高中三年,偶尔想究竟是做过的试卷多些还是见到的人多些。我们总有办法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有能吟着“梦回吹角连营”的将军,有考场失意后能将夜晚的枫桥描绘的让人牵肠挂肚的游子,还有马背上的贵族,清词大家,纳兰容若。古往今来,纳兰容若就不是一个冷门话题,从他三段感情的纠葛到英年早逝,他的身上有很多很多问题引得人去探索,能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般细腻情感的诗人和草原上骑术一流的贵族公子,纳兰容若的身上带着各自标签。关于写他的书,我们高三时同学手里有好几本,因为喜欢他的原因,我都看过,但我还是喜欢着苏樱这本《一生最爱纳兰词》,不同于其他流行于中学生间的那种善于用爱情来引得大多数人驻足翻看的书,这本书非常理智地介绍了容若和他的词作,介绍了那个用现代话来说“苏”到天际的男子,细细探究里面诗词的意义,引进据典地向人娓娓道来。总会引发我对现在生活的一种思考,原来,我们与古人是一样的,有着共同的情感诉求。
你有什么
你为什么不去读原诗呢?读书与看剧相同,一般是第一体验最佳,在豆瓣上看到所谓大神的长评分析后再去拜读原作,难免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但是就我自身而言,我想读的是纳兰容若,我对清朝不是很了解,关于他的诗只对出名的那些几句诗有浅薄的了解,没有极高的古代文学素养,那么全面看自己的自身条件之后,我非常清楚的明白,要去读一个集其很多清朝前典故的清词作品,要保证我兴趣依然在的话,我应当先选一本简单的解词书。
你想要探知什么
我想了解的,不止是漂浮于诗词表面的一段段未经考证全凭个人想象与诗词释义诱导的感情故事。事实上这也是我选择这本书,而不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之类的书作为纳兰词初体验的原因。
《一生最爱纳兰词》中,以第一篇《浣溪沙》为例,开头并未翻译全文或是一个故事开启,它讲的是“江梅”,解释的是词第一句“欲问江梅瘦几分”,仅仅是江边的梅花吗?江边的梅花是不是隐喻着某位身形消瘦的女子呢?这是不是又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以一位曾经痴迷于言情小说的读者来看,这样的开头已经非常千篇一律无甚新意了。我始终不愿意去相信,古代的男子,难道心心念念的都是昨日的美人,而无山水之间、家国之间的忧愁哀思?索性苏樱不是这样去解诗的。
她说江梅,是从古至今地说,“如果你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梅花,就严重地违背了小资精神,”“范大成有个《梅谱》,详列各个梅花品种,但分类的眼光与其说是植物学的,不如说是诗人的。他说江梅也叫野梅,体现的是山野清绝之趣”,多好啊,是我们能看的懂的东西,还能和现在生活相联系想的东西,不仅仅能灌输给你准确的注释,而且能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在普通人眼里,咖啡就是咖啡,小资会说蓝山。在百姓眼里,梅花就是梅花,但有点小资情调的,就会分为江梅、雪梅等。不用穿插那么多的情感故事,来一个能引起你兴趣、思考和吐槽的知识科普,拉近你和那个时代的距离,我想,这是我需要的,选书即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
总结反省
我仔细地去了解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全面的评论。得知苏樱还是很不错的一个说诗人,但也被告知,她的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写给小资看到通俗畅销型和偏学术系列。发现原来我喜欢的,还是通俗里面的书,但还是非常感谢她能让我看到这本书,在入门的时候能被吸引,慢慢深入了解,也许现在的我,也会翻开她的偏学术性的书,去领略更深一层的,古典诗词之美。
读一个时代的书,永远都不会看一书而窥全貌,你可以从纳兰的词中了解他,也可以从康熙王朝的历史记载中找到他,可以在别人的生平中看到他一闪而过的那个身影,会更想去看看,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能养出这般的青年。读一个时代的书,有时候会真的深陷其中,感受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而为了更多的了解,多深入多思考全方面看,看不同类型的,应该也是紧要的,把握那个时代脉搏的方法,且越深入、越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