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介|《革命之路》:无法逃离这已成困局的人生
文/王栩
(作品:《革命之路》,[美]理查德·耶茨 著,侯小翊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8月)
住在革命山庄的人大多都已步入中年,他们的集体性特征可以被笼统地形容为“优越”,具体到教育程度、工作以及健康方面可以代表一类高尚社群的聚集和形成。这是人群朝向稳定与安全感要求下的主动分化,优越于大多数人,直至在如同革命山庄这样的社群里固定下来,方才实现了自身所向往的人生目标。
然而,这样的人生目标必定会牺牲掉属于个人的本质上的东西,它不会让人们感到快乐,却又无法表现出对追逐目标的怀疑和否定。婚后的弗兰克就从来没有快乐过。他被什么捆住了手脚,不是给他带来了两个孩子的婚姻,而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所谓进取精神。约翰将它透彻地解释成“你要搞到房子,就得找一份工作,如果你要搞到很好的房子,一个甜美的家,那你就得找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
约翰是小说里的一个精神病人,但他比谁都清醒的看穿了人生的本质,只是无法主导自己的自由。自由在弗兰克那里绝非不可触及的概念,可要实践对它的追求不是倾注了勇气就能达成的愿望。在弗兰克的生活中谈愿望需要花费不少的力气,爱波做了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使弗兰克的心性暂时活泛了很短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是弗兰克短暂的解脱,在重获激情的幻象下找回了自己。
“寻找自己”是爱波的主张,主张离开当下平淡到一成不变的生活,过上一种在自由中饱含热情的日子。这意味着放弃现有的一切,去决绝地探求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实际上,弗兰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独特个性所生发出的激情作为他那心性活泛后的虚饰,装点出他短暂的精神振奋的借口。
年轻时的弗兰克没有特定的志趣和目标,也就避免了特定的限制。这让他自由选择的领域大到了整个世界以及生活本身,却也是他这样的人够不上纯粹的反映。不算纯粹的弗兰克为了证明自己能掌控具体的生活,不但娶了爱波,还有了孩子,又在郊区买下了一处房子。弗兰克证明了他的能力,让没有特定志趣和目标的自己完成了人生的基本目标,用成家立业的方式表明了他的循规蹈矩。
遵守人生规则的弗兰克在革命山庄安定了下来,付出了意义和价值丧失的代价。弗兰克还能看见人生的虚伪之处,那就是“沉沦”。沉沦在“优秀”泛滥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好的一面向他人展示,实则同表演无异。他从没想过要改变什么,无论自己还是生活的现状。爱波突如其来的改变人生、改变自我的计划打乱了弗兰克的平静。这个计划令人兴奋,却有着明显的缺点。毫无疑问,它需要勇气去实施,在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况里,勇气只是可笑的虚无。
弗兰克一家在革命山庄没有朋友,坎贝尔夫妇能被称做朋友是弗兰克心中浅显的认识。他们两家有来往,却也有过无话可谈的时候。革命山庄所代表的那一类中产者社群让弗兰克优越,重燃激情、追求自我的主张却绝不会在这类人群里得到基于理解上的认可。所以,如果弗兰克若是决定了去过他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他必然会成为一个笑话被优越感十足的人们在虚伪的酬应里谈论着。
这样的谈论不会有任何恶意,一个话题而已。可它会反映出中产者社群的某种喜好,沉溺于虚伪与自欺欺人中的无法自拔。它在耶茨的这个故事里形成了日常性的颓丧之气,被如此氛围包裹日久的弗兰克还未着手实施爱波的计划,自身就很难有效地积聚起“逃出牢笼”的勇气。
总得说来,弗兰克属于这里,属于当下,属于办公室里八小时确切而又具体的时光。就算他在心里呐喊,“我他妈一定会走的!”这发自内心的挣扎在弗兰克于工作上遇见的转机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工作上的转机是对弗兰克在办公室虚度了七年的最有力的机遇,它带来了全新的事业前景的同时,还代表了生活对个人全面的改造。这种改造的结果是个人的彻底缴械。弗兰克坚定地走在了同他的自我本质相悖的方向上。
爱波深恶痛绝地讨伐过那个方向所呈现出的一切。它们是最浪漫的谎言,是关于“安定”的错觉。婚姻、家庭、孩子,这些让真正的生活从此远去的责任,毁灭了每个人内心做回自己的真实愿望。在责任感的牵绊下,“无论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你都必须放弃”。爱波企图唤醒弗兰克对生活的叛逆,给这令人厌恶的不会有什么变化的日子注入“革命”的气息。那是欣欣向荣、万物勃兴的气息,爱波与弗兰克在这种气息里相识、相爱,婚后的日子却犹如革命停滞了那般毫无生气。
当弗兰克经过了短暂的精神振奋,重新走回了原路,开始以表演的心思来阻止爱波迁去欧洲的计划时,他渐渐发现,爱波也被无尽的失败感所笼罩着。又一次怀孕的爱波,在她厌恶的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面前用情绪失控作为最后的武器表现出无奈般的绝望。她的愤怒失去了具体的针对对象,生活是她无法捕捉的形态,弗兰克是她既不爱也不恨的陌路之人。爱波终至于失落在好似革命失败后茫然的空虚里。
生活还要继续。世间的悲喜都是必然,也是意外,在生活的惯性力量下却是无所重轻的微尘。正是这些蕴藏了悲喜之微尘构成了耶茨展现出来的这已成困局的人生。它让其间的人们无法逃离,在对其心有所依的过程里任由生命能量逐渐枯竭。
2022.10.25
——文中观点属于作者本人,本人文责自负,与发文平台(含各类网站、论坛、自媒体、公众号)、转载纸媒、以及他人无涉——
作者简介:王栩。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