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3月3日,全国爱耳日!教你5招保护好听力
文、图/海煦编辑整理自【央视财经】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9080/2c1c6f2f9755a5e2.jpg)
今天(3月3日),全国爱耳日!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35岁的年轻人中,有约11亿人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不积极干预,预计到2050年,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9080/cc3b1e4c1e3fa3e5.jpg)
日常生活中,听力损伤的因素无处不在;
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外伤性鼓膜穿孔;
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药物性耳聋;
出生基因缺陷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
突然的爆震声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长期生活在噪音中也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
其中,噪声性耳聋呈快速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听力损失人数位列世界第一,大约有2700多万人,且每年新增听损人数约达30万,其中噪声性耳聋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哪些行为会导致噪声性耳聋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9080/cb20d1b552a1f854.jpg)
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机听歌追剧;
安静的环境中,音乐或者电视等声音过大;
短时间的高强度声音刺激,比如婚礼现场的音响周围;
突然的爆震声,比如节假日的鞭炮、射击等。
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机听歌或追剧正是时下年轻人的最热衷的消遣方式。
这种长时间的不良的用耳习惯极有可能会对听力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个人音响娱乐设备音量过大,成为了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听力受损有哪些症状表现?
当你出现听力下降,耳有闷胀感,“听得见听不清”,持续耳鸣等情况时,就要警惕这是听力受损的表现了。
医生提醒:家有孩子的年轻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做一个全面的儿童用药基因检测。
因为在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儿童属于药物性致聋基因携带者,身体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功能有缺陷。
这些携带有“耳聋基因”的孩子,当使用了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后就会导致听力受损,严重的会耳聋,而这种听力受损是一种永久性的损伤。
常见的耳毒性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哪些呢?
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等,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 西索米星>庆大霉素>链霉素。
教你5招保护好听力
(1)避免接触噪音,不要戴耳机睡觉,尽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听歌,用耳机听音乐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60%,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
(2)远离嘈杂环境,如果工作所需噪音避免不了,可以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装置。但像迪厅、电声音乐会等就少去或尽量不去。
(3)调整生活方式,注意节制饮食,减少脂类食物的摄入,戒烟酒,降血脂,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并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4)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造成内耳供氧不足,严重者可导致突发性耳聋。
(5)经常按摩: 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10次。此运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亲爱的小伙伴们,“爱耳”就从今天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