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
0-2岁的婴儿,吃吃睡睡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听起来当妈的很轻松。喂奶,陪睡,跟马尔代夫休假似的,又有何难?
然而亲自带娃的父母就会知道,哄睡就像排雷,一个轻举妄动就可能触发连环爆炸,你的日常画面不是椰林树影,而是手段用尽体力耗尽,哄睡2小时睡着10分钟。
这个过程是对体力的绝对性耗损。
2岁以后进入幼儿期,睡眠的步调已和成年人一致,睡觉前讲几个公主青蛙的故事也就睡了,再也不会成为考验父母的致命关卡。
然而游戏的另一轮冲关考验,不期而至。
你会发现孩子的自由时间太漫长,松松垮垮地需要打发,陪玩成了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里需要的是充满智慧、艺术性和忍耐力的头脑,尤其需要对于时间不过分敏感的心。不幸的是,你的时间却紧的像一根拉到极致的橡皮筋。
龙应台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儿;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多温暖多母性。孩子睡熟的时候,你望着她,不也是如此极尽温柔,时光轻手轻脚的绕着你走,仿佛已停驻。你觉得自己仿佛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浑身散发着润洁自在如脂玉般的光辉,简直感动到自己流泪。
可怕的是清晨,她睫毛一开,一个翻身坐起“妈妈,妈妈,快起来!”你不用看手机,估摸这天色和自己睁不开的双眼就知道,七点还没到吧!祖宗。
你略带绝望地意识到,新的、紧张的、充满变化和挑战的征程又开始了——
您的游戏已缓冲完毕。
有时,她会在同一个游戏里莫名的沉迷,甚至只是个简单动作还称不上“游戏”。比如一上午都哼哧哼哧地把一堆彩色积木搬到厨房,又搬回客厅,又搬去厨房,循环往复像个无意义音节,但你作为唯一的观众,还必须伪装出新鲜感,把它哼成欢快的拉拉队歌曲:哇,宝贝好棒啊,一个都没掉呀,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有时,她会对着无聊的空气发脾气,你不得不急速发动你写过SCI分析过财务报表的脑子,把装糖果的红色塑料袋做成热气球,编出你自己都无法置信的幼稚故事,用热情到诡异一波三折的语气说:小兔子讲,我好想好想要坐这个热气球,去找我的麻麻呢,宝宝快点来帮助她吧……这个时候,孩子的眼中热情的火光一下被点燃了,她叨叨叨地忙乎起来了。这个时候,你也仿佛看到时间像个小妖怪似的,在你眼前越跑越远,还不时回过头调皮地做着鬼脸,嘲弄着无力反抗的你。
是啊,你的效率手册里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做:学生等着你开班会,电脑里的文章统统标记着未完成,车子需要去更换刹车片,婆婆的生日礼物还没有挑选。
然而刚偷摸着打开手机,试图看看工作群弹出的消息。孩子却早一步识破你的诡计,径直跑了过来,搂着你仰着头,用一种你无法拒绝的语调说,妈妈,你不看手机呗,你陪我玩。
那个“不”字用了极重的重音。你忽然觉得有点惭愧。
要出门了,今儿是早约了号要去派出所办护照的,十点钟打的死打不死都得要出门。
可是偏偏你越急,娃越慢。一会儿说要讲两本绘本再吃饭,一会儿非得要穿昨晚才洗的小熊卫衣,一会儿原因不明,就是没有出门的心情。
眼看9点50,娃没洗没吃没换衣服,还像个小痞子一样,一边啷哩个啷的看着你,一边从从容容地玩拼图。除了打一顿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心中一股恶气陡然而生。
说好的拉斐尔的圣母像呢?说好的“孩子你慢慢来”呢?
你压着怒火,长吁一口气,好生艰难才把身上邪恶驱尽。不,不能像自己小时候那样,父母不由分说劈头就是一顿打骂,他们那年代没机会学习怎么好好做好做父母,可是你可以啊!你看了那么多书,关注了那么多育儿公众号,焦虑不成眠的夜晚,你刷了多少篇《父母绝对不能做的10件事》,你不是说好要做那种母亲的,温和坚定,从不吼叫的母亲?
可是时间从你的身上爬过,你觉得好痛。
你想起上中学的时候。天亮起床,放学回家,七节课,早操,午休,好久好久。中间够看一本《萌芽》,退回一封情书,和同桌抄着歌词山聊海聊。觉得时间慢吞吞,慢吞吞。一天以后,还有一天。
时间是怎么越来越快的?走,跑,自行车,汽车,火车,高速列车……
人们说,因为相对论,或者叫时空扭曲。中学的时候,记忆只有十来年,这时候过一年,记忆就会增加十几分之一;到了中年,过一年,记忆只增加三十几分之一;所以,相同的时间,但参照物变了,感觉也就变了。
也许人们还漏了一点,如今这世界倏忽变化,我方唱罢他登场,跟之前的纯工业时代已有质的不同,信息代码赶着我走,一梦之间,再睁眼世界已是不同。你却还跟千万年来的人类的婴幼儿一样,不谙世事地拉着我的衣角,让我再慢一点。
我得多爱你才行啊?
所以,我用我300公里的时速,陪着你这个,在人世慢慢走慢慢逛的小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