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旅行·在路上哲思

读书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32人  晴野里

作为当代人,尤其是我们九零后一代,平时很少读书。若读书,也只是在于读书的明星追捧性和娱乐性,而深度阅读却很少。

若哪个明星出了什么书,哪个网络作者又涉及抄袭等等吧,都会在网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增大书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感兴趣的人都会争先恐后“收藏”一本。就书籍IP版权改编的市场需求来看,穿越、言情、玄幻一类小说更受欢迎,次之是科幻和推理小说;而传统文学关注度并不高;另外一些功能性书籍也比较畅销,这又分精神功能书和生活实用功能书。前者一般是什么心灵鸡汤、如何创业、怎样与人沟通、提高社交技能等,讲求心灵的救赎和职场拼搏,现代人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压力也逐渐增大,频繁跳槽、失业的人数不胜数,所以精神功能性书就带给人很大的安慰和信服力,莫名产生一种安全感。而生活实用类还是很值得阅读的,比如教你如何带孩子、如何用单反拍大片、日常生活小窍门等,另外还有一些教辅培训类的书,如学计算机、学乐器、学做工艺品,或创客之类。根据需要来读,这些生活实用性书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

我着重要谈的是传统文学书,因为毕竟自己的写作的方向偏向这类。传统文学书在人群中不怎么受待见,俗话说良药苦口。传统文学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审美价值、文化自信等,使不少大众疲于阅读,或感觉内容艰涩,脑子跟不上眼睛,读完还得再思考一遍,读着读着就瞌睡了;或感觉情节拖沓平淡,无法获得感官刺激;或字词深奥,翻两页就扔一边等等。八九十年代作家写的大部分作品是从民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个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中国和人民遭遇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所反映的一切焦点都是作家们观察的目标,形文成章。这些内容与我们现在科技创新、信息泛滥的社会出入很大,很多读者不愿意去接触、去理解,认为内容太枯燥、用词偏古文。而对于那些快餐阅读却爱不释手。

就我个人而言,为何偏偏选择传统文学这条很少有人走的道路呢?既然大家都不愿意看,你还去写,有什么用?非也,从遣词造句来讲,传统文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很高,在语言运用上有艰深的造诣,这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学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出,对于社会、生活、道德,传统文学起到一个督促、引导和推广的作用,并不是说传统文学就非得服务于政治、经济,而是说它的本真与社会历史紧密相关。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看到政治上的失意,写出《离骚》,司马迁也是了解了左丘、孙膑等历史人物才有得以“述往事,思来者”,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黎民百姓,抒发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祈愿。这类文豪比比皆是,以人民之苦传己之志,以社会之兴壮己之情,这就是我喜欢读、写传统文学的原因,它给人启迪,给人思考,能带给人好的价值观和高深的思想境界。

平时除了读传统文学书籍外,也涉略一些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书,比如评论性书,哲学、心理、社会学等书都有涉略。如果要写好文章,不多看书是难以长进的。读书是越读越上瘾,读一阵子不读就很难再拿起来,另外关于读书的三点感悟:

其一,书读的越多,越发现自己浅薄无知;

其二,一日不读也就过了,读上瘾,发现一生的时间都不够用;

其三,在书的思想境界面前,国王和乞丐是不分身份的。

(文字分享微博山音逐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