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儿童教育与心理健康儿童行为塑造与改正

儿童行为塑造和矫正580-602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7人  文昌许珊珊

一,必须与惩罚配合使用。

逃脱制约是建立在厌恶刺激的基础上,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给予厌恶刺激,即惩罚。逃脱制约是针对正在受罚的个体,激发他改过向善的良好行为。而躲避制约是因为有处罚的规定,而不想受罚。二者都是建立在惩罚的基础上。

二,必须应用于良好行为。

儿童犯错,老师采用逃避制约,使犯错儿童知道本身错误所在,鼓励努力工作,将功抵罪。也可利用躲避制约,使犯错儿童和其他儿童都能有所认知,不敢违规。

三,能客观并表现一致

只要行为一致,则要施以同样惩罚,才能发挥效果。

四,重视时效,不可采用间接增强

管孩子目的又二,一是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而是鼓励孩子做出正确行为。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应立刻执行处罚,以建立孩子不当行为和处罚之间的因果关系。效果好的处罚,要规定处罚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和将功抵罪的增强措施。

逃避制约和躲避制约不仅在消除不良行为,同时在塑造良好行为。

误用:

对待处罚孩子犯错的行为上,要对事不对人,不可用语言否定这个人,及时抓住对方的优点给予强化,以削弱不良行为而增强优良行为。

对于孩子有错误的不会的题,要及时给予共情,引导孩子看内容,教给他解决的方法。

对于不良行为要采用削弱策略,小朋友得不到满意的行为,就会自然削弱。

有效运用逃脱或躲避制约的要点:

1,善用躲避制约优于逃脱制约

2,在实施躲避制约之前,必先借逃脱制约建立预期行为。

3,制约惩罚物必须是很急切的惩罚物

4,逃避或躲避制约要慎重使用,避免产生恐惧,攻击等行为。

5,在使用逃脱或躲避制约时,必须与正增强并用。不但可增强预期行为,也可削弱不良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