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思维
2017-01-12 本文已影响166人
王大睿
最近早起在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作者在书里,用矩阵的方式,解决了自己问的问题,怎么设计一款新的饼干。

如上图,把口味,结构,脆度造型等放在第一行。
每一列进行枚举,然后再互相搭配。
作者选出一种抹茶杏仁双夹心绵软三色可扭转传达爱意的饼干。
这种方式可以有利于我们找出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中这一章节还提到乔哈里窗格:
所谓的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中国管理学实务中通常称之为沟通视窗。这个理论最初是由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它被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来自百度百科)
如下图:

而作者由图5-6这个矩阵推出下图写作的矩阵:

毫无疑问,这对我们看书来讲,则是寻找那些作者知道,而我不知道的点。

上图则很像初高中学的象限了。
天才说认为人的智商等等是特有恒定,所以,只有一少部分人成为天才,并做出不菲的贡献。
人的才能特有,但可以发展,所以选择优秀人才培养。
而如果认为人的才能恒定且普遍,那就各有优势,顺势发展,做出自己领域内的贡献了。
那如果人的才能普遍且是可以发展的,那么就可以后天培养,并不断努力,成为杰出的人才。
做这样的矩阵,两个坐标轴,完全相反的方向-恒定与发展,特有与普遍。
然后在一个象限里,两个一半的坐标轴,构成有意义的象限。分析具体情况。
我相信这样的矩阵思维,同金字塔思维一样,会对我们很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