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心得读书简友广场

像山楂树一样,纯净而深情

2024-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成亦真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个春日下午,我刚取回丽饶快递的新书,便收到她的信息,问我书到了没?真是心灵感应!这也许就是好友间特有的默契吧。她出版的每一本新书,我都是第一时间的见证者、阅读者。

虽从未谋面,但我与丽饶通过公司文化平台------《超级文胆》网站、《鸿桥》杂志及《富士康人》报,神交已久。

我在南方定居已逾25年,丽饶先是在昆山,后在上海工作。我一直想抽空到江南走走,探望老友,看看丽饶笔下让我向往已久的水乡。但因俗事缠身,我始终未能成行。

我和丽饶都有来自农村,对那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并不陌生。技校毕业后,我曾在农村度过整整一年的待业时光。那时,我除了在田间劳动,但是自由写作------乡村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宁静的小河畔、清幽的竹林、落英缤纷的桃园……农闲时,我可以在这些地方一呆就是一整天,构思、创作。

《到黄浦江畔看山楂》是丽饶新出版的散文集《醒梦》中的一篇,我非常喜欢。山楂树是一个非常具有诗意的意象。曾记得,电影《山楂树之恋》上映时,我先后到影院看了三遍,每一次都感动落泪。我对世间纯粹的感情尤为推崇,山楂树由此成为我心中的一种精神图腾。也许是对山楂树特有的好感,我读到丽饶笔下的山楂树时,如同见到阔别多年的挚友般亲切。

丽饶由眼中所见的上海黄浦畔山楂树,自然过渡到她魂牵梦萦的故乡,巧映、三三、灵儿、枝枝姐,包括作者自己,乡村少女的俏丽活泼跃然纸上。

丽饶的笔触情感细腻、色调明亮,故乡的一草一木得以在她笔下再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山楂是乡村少女的最爱。那些开在山野的花,长在山野的果,居然成就了孩子们到县城读书的机会,让人不由对山楂树更多了一份敬意。

奶奶的小窑窝里,藏着姑姑孝敬给她的山楂果,作者常常从窑窝里掏一把山楂偷吃,奶奶则心照不宣地又用山楂把窑窝添满。对这样的细节中蕴藏的爱意,我颇能感同身受。

在品读丽饶的文章时,我时常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疼爱我的奶奶和外婆,也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她们的爱,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甚至一生。心中不缺爱的人,面对人生风雨时更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文末,丽饶的笔触回到黄浦江畔。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她五六岁的女儿也看到了山楂树。但这位妈妈却说:“那是野山楂,不能吃,酸得很。”时代变迁,她们的人生经历不同,对山楂树的情感自然也不一样。

而作者,一如既往地深爱着山楂树。她在异乡江畔的十几棵山楂树下静坐片刻,以此向故乡致敬,向儿时的伙伴们问好。我想,彼时彼刻,如有一首苏联老歌《山楂树》适时响起,何许更为美妙。人世间,许多情感是相通的,比如亲情,比如乡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