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练字书法或写字书法

如何临写草书——啬斋

2019-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者无痕

现在我们学习书法,不管临什么帖,都摆脱不了幼时至今印刷体对我们的影响。大概从宋以后就基本形成这样概况。而古人与我们正好相反。在宋以前,古人的学习书法应该是不自觉得要受到篆隶书体的影响,古人写字脑子里自然会出现篆隶,而我们今人写字脑子里不自觉的要出现仿宋印刷体。正好今人与古人写字的思维方式是相反的,这种思维使得今人书写趋于平正,而古人则趋于奇险。

特别是对学习草书来说,古人因有篆隶写法的影响,早写草书时也习惯篆隶笔画间的停顿和发力,或者说古人写草书的节奏与写篆隶相近。而今人学习草书,受到硬笔潦草的影响,在不自觉得“划圈”,所以今人学习草书不如古人容易找到节奏。

所以我觉得学习篆隶是为了让我们脑子里形成古人的书写习惯,而忘记我们今天的书写习惯。这么学习也许就更容易接近古人了,这样想来,欲学草书还是先要学习篆隶的书写习惯,而不可学习楷书的书写习惯。相反草书的书写习惯与楷书的习惯区别大一些。草书的书写习惯更接近篆隶。

篆书大都平动,也有籀篆转法,鲜有提按。隶书提按明显,鲜有转笔。而楷书则提按、折转圆转、平动等都有使用,草书则兼有上述笔法!

欲学草书,要先懂草书;欲懂草书,先读其史;先要了解书法的发展简史,或者说要了解草书的发展简史。

纵观书法史的发展,草书有这么几种,一种就是二王之后的这种由隶书发展来的草书,它的渊源来自魏晋,与章草有继承关系,用笔特点是提按使转,也有连绵,多为小草,偶也狂草。但结字严谨,尊重草书的行笔顺序,严格按照草书的规范而结字。这些草书的代表作就多了,而且这种草书和行书还有很近的关系,用笔方法也几乎一致,我们所说的行草,就是指的这类草书。也有叫这种草书是今草的叫法,这个草书就其发展来看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草书,主要是二王一路笔法。这种草书直观美观,技法全面,形体妍美,较符合今人审美,也通俗易懂。

再一种就是魏晋以前,发展与东汉的草书,这种草书渊源于篆书,年代较上一种草书较早一些,成熟于隶书同期,但不是脱胎于隶书,与隶书渊源不深,大都源于篆书,笔法多为籀篆使转,少有提按,多为裹锋,折转生硬,转折处不讲究圆融,用笔较古。主要代表人是张芝,现存作品稀少。但结字也规范,与今草一致。今人比较难懂,主要原因还是流传稀少,年代久远,历史上多种观点,难辨真伪,谬亦传矣!以致世人“好溺偏固,自阂通规”。

如果还要说有一种草书,那就是以上两种笔法不同的草书的融合,历史上也有多人做过这两种草书融合的尝试,但没有太大的成就,历史的选择也说明了这两种草书有不融合性,笔法无法统一,自然是没有兼容性,所以有一些有所成就的人搞兼容的尝试,大都让人难于理解和看懂。

所以不学篆隶,草书容易流于浮滑!大概如此吧!

下面再把临帖人与帖子的关系也简单说一下。

一开始学习书法,首先要找一本自己喜欢或者老师推荐的字帖,这个时候,就好像是去拜访一个“陌生人”一样,要拜访的这本帖就是主人,而我们是拜访者,学习帖的人是“客人”,从这个关系上说,我们 临帖就要“客”随“主”便,入乡随俗。学习就要按照帖里的方法,或者说要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去临写,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客人”,你不能有丝毫的“发挥”,就要做到一个客人去到主人家里一样的逻辑关系;不管客人干什么,首先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否则客人会出一些问题,或者要走错路,或者要去错地方,或者达不到一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的目的,也就完不成你此行的任务。自然这个帖子完成的好与坏,大至取决于客人在主人家里的态度。如果你不服从主人的规矩,那么你作为一个客人又干嘛要来拜这个主人呢?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首先你要做好你当客人的角色,做好了客人的本份,你自然会得到主人的喜欢,客人与主人交流起来也就顺利,合作的也就比较愉快了。这个时候作为“客人”也就可以和“主人”对话了,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临帖就是与古人对话,自然你所临的帖子也就会在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收获!

去临每一个帖子都是这么个关系,先做好一个“客人”的本份,千万不要“反客为主”,到“主人”家里,反而挑剔主人的毛病,这么你就不会有效的学习到主人的东西了。

作为一个客人,拜访的“主人“多了以后,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学习的东多了,很多主人的东西都学习到手了,再去拜会一些“主人”,你的感觉就会有较高的认识了,你会区分“主人”们的特点、习惯、喜好,或者说你渐渐会把“主人”那里的东西,学成你自己的东西,学成你自己的东后,或者说认为把“主人”的东西都学“完”了,你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有自己“东西”的主人了,然后你会用你所掌握了的东西去临写一些你认为需要借鉴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带着“巨大”的“财富”再去“拜访”一些帖子的时候,你会挑挑摘摘,这个时候,你临帖就会用你自己的东西写帖子,也就是你成为了“主人”,反而这个时候的帖子成了客人,你用你主人的风格去影响客人的东西,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时候老师给做临写范例时,好像不是很像原帖,这就是一个以主人的身份去对待客人的方式,因为这个时候老师的临写,显然是老师自为“主”,帖子为“客”了。

我们学习书法,大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就是由客人变为主人的过程,这就要看你有多大的志向了,如果你临写懂一个帖子,这个主人可以是一家之主;也可以是一村之主,这就是你临写了一类帖子;也可以是一国之主,这时你可能临写了真草隶篆的所涉及到的帖子;要成为多大的“主人”就要你自己去选择了!

学习书法,如果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事情。那么什么方法才是正确的书写方法呢?通过多年的临帖学习,和对古时书论的学习,我认为首先要“博”临诸贴,包括真草隶篆都要在一两年内有普遍的了解,要有初步的认识。当然不能固定在某个帖子上,只写一家不会融会贯通,而且容易管中窥豹。

有了初步的基础后,你会发现篆隶笔法似乎简单一点,而且篆隶的产生是在魏晋以前,所以篆隶的书写方法我认为是较为高古的书写方法。这种书写方法就是笔笔断开了的写,例如写横折就是先写了横再写竖,而且横和竖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重新起笔写的竖。不像是楷行草的“横折”,横写完后就是一个圆转或者折转的写竖,这种连着的写法是我们现在的写法,而古法则是断开的连接。也就是用断开的办法去连接,就是在一个笔画写完了第二个笔画重起笔再写,但重起笔是要在上一笔的结束的点上。其他折转笔画同理。

这种方法写草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出现折转时书写不规范而出现的圭角。而且这种断法,也暗合了“在难处险处用提”的书写方法。此种古法应为书写之正宗。

所以说学习书法应该先学篆隶,有了有用笔的习惯以后再学习楷行草,而且写楷行草要使用篆隶的书写办法,这么安排学习,弯路会少走一些。反过来,如果先学楷书,在学习过程中,你自认为是得法了,其实和古法还会有些距离,所以说很多学习书法的指导书中会提到出圭角等毛病,而“圭角”这类的病笔在篆隶中是很难出现的,所以说篆隶的写法更接近古法。在篆隶善用断笔的习惯去写楷行草,再以“断”实现连笔是比较正确的书写方法。这么学习会顺一些。如果先写了楷行草,有的人一生不再写篆隶,那么就永远不知道还有其他的书写方法来解决楷行草的书写方法。或者再学习篆隶以后,再有用笔所得,还得再回去改正自己原先那些容易出圭角的书写习惯,先从楷书学起的人,百分之百要出现这种出圭角的病笔,这说明是没有先学习篆隶。

知道了这么多也就懂得了为什么孙过庭《书谱》里会提到“不可以与夏虫提冬天的冰”等内容,写的还正是恰如其理。写了这些感受,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这时又想起古人说学习书法必须“口述面授”,还真是这么回事,书法的很多东西是说不明白的,还真是如《道德经》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经典的东西正如笔锋,无处不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