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困惑,都可以从心理学上找到答案(荐书)
如果你想成功,想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改变自己现有的思维模式。
在《理解人性》这本书中说:
我们的经历并不总会让我们变得聪明,人总会使自己的各种经历殊途同归。一个人不会改变他的行为模式,而是兜兜转转、扭曲自己的经历,直到他们与这经历相称为止。
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
而最需要的,也是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
《理解人性》就是一本不错的心理学书籍,豆瓣评分8.3分。它里面有很多案例帮助理解理论知识点,相对来说没有专业心理学那么枯燥,也比较容易读懂。
介绍一下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的另一本书《自卑与超越》名气更大,你也许听过或者看过。
他说我们现在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在童年时期找到答案。知道这一点,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来改变一些行为模式,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更好的生活。
1. 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没有安全感
有一名28岁的男子,工作顺利,和未婚妻也马上结婚了。但他最近很苦恼,因为他控制不住到处搜集未婚妻出轨的证据,但他提供的证据根本不足以证明他未婚妻出轨了,甚至连苗头都没有。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根源:他在童年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他和弟弟赶集,人特别多,刚开始妈妈把他抱了起来,后来觉得弟弟更小,又把他放下,把弟弟抱了起来,小小的他拽着妈妈的衣服,在人群中被挤来挤去,十分恐慌,正是这种感觉使得他现在很怕被抛弃,对亲密关系充满不信任感。
对照我们的生活,如果你也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莫名其妙的对另一半充满不信任,可以试试回想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有,试着去拥抱小时候的那个自己,给他温暖和安全感,这样你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
2. 频繁设定即刻或短期目标,实际上是为了逃避更大困难寻找的借口。
“我今天要看完一本书,并且写3000字的文章。”
“我这个周要去运动三次。”
“我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减肥。”
频繁的给自己设定各种目标,但又总是达不到,你内心是否会很气馁呢?没关系,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依据社会环境的现实情况来判断自己安全需求的满足程度。
儿童也和成年人一样充满竞争,如果他不相信自己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他就会表现出一方面更渴望证明自己,另一方面却为自己逃避现实困难寻求各种托词。
了解了这一点,你需要先从小事中给自己建立自信,先从最可能成功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事情开始。一点一点改善这种状况。自责是没有用的。
3. 小时候缺乏交流,长大就会害怕交流
在早期成长过程中缺乏与他人交流机会的人中,一部分会表现出对社会的退缩,另一部分人则表现出与当前生活和工作环境格格不入。
小时候,我的家教很严,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不许我上桌吃饭,只给我夹一些菜,让我在旁边的小桌子上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上初中。
后来我已经习惯了不上桌吃饭。一直到现在,我在聚餐中都会特别拘束,感觉浑身不自在。
4. 没有形成正常依恋的儿童,他们很难对他人表达亲密,会表现出逃避的生活态度,回避所有的爱和亲密关系。
比如一个小孩在小时候发现母亲只对弟弟非常温柔和照顾有加,他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忽视。成年后,他与他人相处中就会时常感到忐忑不安,并试图找回在孩提时代没有体验到的温暖和情感。
童年过度被宠溺的孩子也是如此。
这些儿童更依赖一方或者多方家庭成员,他们认为家中长辈因为自己的爱而需要履行更多责任。他们也会为了维持和亲人的亲密关系不择手段,比如煽动他的兄弟去做坏事,让自己可以独享父母的爱,他会不遗余力的铲除自己的绊脚石,直到自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啃老族大概就是这种心理。
5. 家教太严格,孩子会很悲观
对于身处严格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他们常预期所有的事情会朝着坏处发展,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希望。
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想法:自己必须忍受所有的苦难和悲伤,或者觉得自己像是斗士,随时准备好与所察觉到的敌对环境做斗争。
此类儿童觉得生活异常艰难,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忙于自我设防,避免其他人格遭受挫败。由于过分谨慎带来强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倾向于逃避更大的困难,不把自己暴露在可能失败的风险之中。
6.“你看别人家孩子……”这句话是错的
当个体感觉到自己被伤害时,他是不可能接受他们的观点的。与之相反,当个人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时,他更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所以父母总说“你看别人家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用”、“你一点都不知道给我争气”其实是对孩子起不到激励作用的,相反,只会让孩子更叛逆。
这本书中,其他可以指导我们生活的观点:
1. 如果想成为一个能够洞察人性的人,我们应该关注身体缺陷和自卑感在个体性格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些困境是导致人格缺陷的重要原因。
2. 人的微习惯其实最能反应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喜欢当众咬指甲、抠鼻子的人,多半十分固执。因为他小时候父母一定教过他不要当众做这些不雅的事情,而他没有听,这样的人会很固执。
3.感兴趣,个体就会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总觉得工作枯燥,上班很痛苦,大概是你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4.一定要制定一个能刺激生命活力的终极目标,不管其是静止还是不断变动的都可以,这才能让心灵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