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十多岁(七):广州
对于北上广深,这么一句话让亚东记忆犹新:男生去深圳,女生去上海,如果你是个吃货,那就留在广州吧。虽然没有经历过北京,他读过的文字告诉他,北京是一座官本位的城市,外加经久不衰的雾霾;在上海出差的一年多,他体会到上海的小资与金本位;至于广州与深圳,当时他颇对深圳有诸多好感,就像他喜欢苏州的工业园区那样,科技与活力,似乎对着年轻人有更大的诱惑力。几年之后,在忙碌的生活的间隙中,亚东回想起自己对于广州的印象,将会比刚毕业那两年亲切的多,他会慢慢觉得,最后喜欢一座城市会是因为它的文化。他依稀记得有次与同事谈论广州深圳这两个城市,同事说喜欢广州,在于广州的旧,反而不喜欢深圳的新,当时的亚东是不以为然的,他诟病的是鱼龙混杂的人群、一直拥挤的BRT,还有凌晨两三点活力十足的夜市。
BRT从毕业那一刻,亚东就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不会留在广东的。至今他也不清楚,自己当年可以入职是不是因为面试中明确表达了自己想去上海的决心,毕竟对于需要频繁出差上海的职位要求,亚东是最适合不过的。
亚东又想起高考结束那天,自己内心的失落,还有那晚磅礴的大雨。他当初选择广东的大学,就是为了逃避高考成绩不堪的自己,他觉得只有到一个谁都不认识自己的地方,才能不会羞愧。至于大部分同学选择的复读,他更不能接受,他内心敏感、自尊心强,让他复读无异于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他一记耳光,在那时的他看来,他要做的,只有远离生他养他的城市、远离认识他的一切人。他喜欢港片与粤语歌曲,那是他童年的快乐来源之一,他想去广东。他确实这么做了,不辞劳苦地离家2000公里,来到给他新起点的大学。
好奇、欣喜、畏惧,百感交集,就在他站在校门前的那一刻。
广东人给他的第一个印象在于低调务实,他们似乎总是有很强的执行力。另外一点便是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成果更明显,当亚东知道他们不“流行”复读,读研比例也相对较少的时候,总是有些惊诧的,可能这真的与经济原因有关;有一点使亚东比较在意的就是他会在上海的拐角,看到男士小解的行为,而这却不曾在广东见到过。自然也有让亚东感到不适的地方,比如水土不服、天气湿热,以及菠萝炒牛肉等部分难以接受的饮食。
正是由于水土不服、天气湿热,还有拥挤的交通,亚东才会想着以后会离开广州,就像他当初远离家乡一样,他会远离广州。他又想起自己离开大学的那一个夜晚,与友人一个一个拥抱,透着大巴车玻璃挥手,直到玻璃外的教学楼的灯光最后凝聚成一个点,直到这个点消失在身后,直到双眸闭上,不再去窥探那遥远的未来。
隆江猪脚饭 虾饺皇将来的某一天,他突然想起充饥的快餐猪脚饭,公司后门露天木桌上的肠粉,味道怪怪的姜撞奶,还有那些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调侃的广东朋友,他会不会很是想念呢?
嗯,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