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为什么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因为才气横溢?
好像是~~~
名垂千古的文豪哪能没有过人才华~~~~~
但上下五千年拥有过人才气的文人多了去
也不是任谁都能成为八大家之首啊
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深入讨论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更确切讲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明朝万历七年“出版人”茅坤,在出版书籍《唐宋八大家文钞》中,收录了八人的散文篇章,八大家因此得名。
我翻过《韩昌黎文集校注》,里面收录了上百篇韩愈写过
的杂文、碑文、书信、赋~~~~
从这些作品里,让人对韩愈彻底改观
原本以为韩愈是一位文采不可多得的文学家
看过他的作品,才发现韩愈是一个写的了诗句文章、管得了行军打仗
治理的了朝廷纲常的全才
简而言之,韩愈更是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艺人”
就没有他收拾不了的局面
跟多数文人一样,科举也是韩愈的文学起点
但他的起点并不顺利
二十岁的韩愈参加第一次了人生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不中
第二次、第三次依然不中
当考完第四次中榜之后,却连续三次在吏部“复试”中落败
一个未能为官入仕的寒门学子,更对科考的骈体文深恶痛绝
就像生过孩子的女人,他知道文体弊端痛在哪里
所以,他扛起古文运动的大旗
倡议学习秦汉自由写作、内容制胜的文章范式
光一句名言就能证明韩愈要跟骈文死磕到底的决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篇《师说》他既鄙夷唐代不敢为人师表的风气,也用
文章笔法跟束缚思想的骈体文决裂
到现在这句话仍是中小学课堂里的必背名句
所以你看,韩愈在个人风格树立上就是这么鲜明
打破现有文学领域,再树一派
品牌打造上韩愈的辨识度可谓极高
其实,韩愈不光是文章写作小能手
也是儒学文化的扛把子、卫道士
唐宪宗年间佛教道教盛行
甚至皇帝也是忠实的佛教徒
针对国民近老庄、佛教的现象,韩愈一针见血的指出
佛道两教阻挡这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甚至,在上书皇帝《谏佛骨表》中
以言辞激烈的文章语句诅咒皇帝
没说不得好死之类脏话也差不多了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人宫禁?”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一番激烈陈词让皇帝大怒,直接将韩愈发配到千里外的潮州
“一封朝走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就是韩愈在赴任路上写的
被贬后疯狂跟皇帝哭穷、认错
加上“同学”的求情,韩愈终于被调回长安
并迎来了一个千古文人都未能完成的伟大事项~~~~~
韩愈起死回生般的重回京城,并被委任为国防部部长
这一年,河北著名狠人王庭凑杀了上司,自立为地方节度使,并且以重兵包围“深州”意欲再掀战乱。
此时朝廷武力值已崩,只得对其安抚文斗不敢动用武力
文章闻名于世、且任军职,韩愈顺理成章地成为此次安抚叛乱的御史
出发前,时任宰相写出“曾将沧海难为水”的元稹道“韩愈可惜”
认为韩愈这次必死无疑
可是老天不这么想
老天爷不光让韩愈以文气名动中外,更要让他以“战功”勇冠三军
面对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的叛军
韩愈唯有看淡生死放手一搏,绝境面前他
以口舌之力缓解一场血雨腥风,完成千古文人未曾完成过的劝降壮举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是苏轼写给韩愈的评价,寥寥几句将韩愈一生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