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屋子(394)杂记
网络日记(散记随笔)
一、匀速或者继续缓速前行
压抑了三年的愿景,ABC是否开始迫不及待的去追逐?
为了防止过于激动或者身体机能一下子调节不过来导致的擦伤,小编告诉自己:除非这三年来,你一直是在这个状态里,那么,这个节奏,你依然可以继续追逐,否则,还是悠着点吧。
慢慢调整后,踏上前行的轨道,才是比较合适的选择。短期内突发式的用力过猛,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具备事物发展的可持续性,能量不足,会快速回落。回落后,等你再积储能量来追赶,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急不徐的保持稳健前行。
二、能够坚持把枯燥繁琐的事情做好
能够坚持把枯燥繁琐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当它达到临界值的时候,会比那些不能够把枯燥繁琐的事情做好,不能够把事情做到善始善终人们,会迎来更多或者更好的机会。
所以,要认真的做好自己手头上,正处在进展时期内的事情,不管它的结局如何,最起码,不能烂在你这一个环节。
倒过来推理,如果整个事态的进展,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好做到位,那么,这一件进展中的事情,它就不可能烂。
倒过来推理,之所以一些事态的进展,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展,就是因为肯定有某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而这个环节肯定也是有人接手在做的,归根到底,还是接手这个事情这个环节的人,没有把与这件事情进展有关的相关细节或者轮廓做到位。
无论干哪一行,个体或者团体,尽力尽量把事情做到完善,这是基本的匠心。唯美和完善是极致的匠心体现。
三、表象
很多年以前,看过一本书,书里面提到过:有一位海外的女作家,一生的作品高产,但她几乎没有远离过自己的家,性格孤僻,几乎没有什么社交,也鲜有和外界来往,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创作。只可惜,当时没有记下这位海外女作家的名字。
当时,小编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一个人怎么可能活成这样呢?又怎么可能创作呢?直到今天,小编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个中的逻辑。
显然,一个人在这世间的存在,她不可能是从天上凭空掉下来。
既然人生有来路,她就不可能真正的孤单,她有眼睛、有耳朵,就可以洞察身边的人、事、物。况且,她能够不远离家门而生存下来,这绝对是需要殷实的家底来托底的,而殷实的家底,更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就仅仅凭这一点,她就有了很多种链接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格孤僻,与世无争,只是外人眼中看到的表象。
也许,有的创作者,是刻意去人群里揍热闹,从而提炼创作的素材。而另外一些创作者,他她们自身或者其背后的群体,其切身经历,本身就是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无论哪一种,似乎没有对错之分,适合自己就好。
三、校验
从简书一些用户的文章里,如简书用户:“我是谁吗_8689”写的关于骆驼客的文章,更确切一点的说:去年也还在系统里看到过一位社科工作者,也详细的写过关于骆驼客的文章,只可惜当时没有记住他简书账号的呢称。
通过阅读他们写的关于骆驼客的文章,小编明白了当年的“骆驼客”,不仅仅是三个字,而是史上某个社会时期,一些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陪着骆驼长途托运货物而获取酬劳的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骆驼客赶着骆驼,一驼队人和驼,在驼送货物时,走南闯北,横穿东西,非常的艰辛。
那个年代,北方运输货物通过骆驼,而南方则基本使用马来运货物,譬如C马古道。当然,这里的运输,是指陆地上的运输,水运不在这个范畴里。
至此,小编也大致可以推测出:自己儿时听闻的一些老人用当地方言讲的故事人物“粮线咖”,可能就是在马帮里面做事的人。
对应于北方的托运货物的驼队,南方的商队,则是使用马匹来驼送货物,这一队用马匹来驼送货物的人马,在当地方言里,就是马帮。马帮是真实存在过的,“C马古道”就是当年马帮跑运货物时,从这里经常出入的通道,足以明证这一点。
而常年陪着马驼送货物走四方的人,当地的说法就是:“跑马帮”,也有人称呼他们为“粮线咖”。“粮线咖”是当地人对所有做生意的人统称,粮线咖也包括在马帮里面做事的人,而“跑马帮”则是更精准的指明是专门在马帮里面做事,以跟随着马匹运输货物而为生计的人。
当年,家中的长辈,服役后漫长的归家路,长途跋涉中,就是跟在马帮的队伍里,托马帮的帮扶:跑马帮的汉子,每人从自己口里均一口饭出来,才得以生存,跟着他们马帮的队伍,活着回了家。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马帮已经退去了历史舞台;而静谧的C马古道上,再也闻不到马蹄的滴哒声。关于马帮的传说,已经湮灭在时光的深处,甚至于马帮与粮线咖的称谓,都随着老一辈人的陆续离世,也渐渐的从当地人的俚语中消失了。
验证了这一点,居然有了小欣喜,也有了淡淡的忧伤。
四、内卷
个人心得:简书内卷得非常厉害,用户们大家都是从零起步,所有的流量,也都得用户们自己一个一个的去积累。没有走脚下这一步的决心和行动,就别想着鹏程万里。
所有的粉丝,都是用户自己在积累文字的过程中,交叉、碰撞出来的。隐隐觉得:这个系统算法里的规则好像是:用户辐射出去的信息源越多,与之想对应的回馈,也呈等级的反射回来。
所以,核心还是在于:首先要做好自己。
简书首发,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