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笔记15传播学

《乌合之众》:用一百年前的眼光看今天的媒体

2017-04-17  本文已影响258人  口呆熊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以18世纪波澜壮阔的法国为大背景,在勒庞生活时代下的法国,是政治动荡最为复杂的年代,社会正发生剧烈的变化:第三共和国确立男性公民普选权;权钱交易的巴拿马丑闻;法国因与俄国关系密切而导致法德两国关系紧张;法国治安环境遭到严峻挑战,整个社会都异常紧张,社会的情绪变得异常暴动与急躁,因此《乌合之众》与当时处于焦灼环境下的法国是有绝大的关系的。

《乌合之众》从群体心理、群体意见与信念、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群体,群体的共同属性是无意识,特性是是冲动、急躁、易受暗示、偏执与专横、盲目跟从。群体中的个人和原始人没有差别,并且个性消失。一旦加入群体,这时只会关注同一件事。

在勒庞写《乌合之众》之时,尚未建立传播学这门学科,而书中就简单介绍了谎言的传播机制,并以巴黎女童溺水事件为列,解释了谎言的传播机制的三个阶段,一是谎言制造阶段,巴黎女童的丢失,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一个目击者误将一具尸体认为是丢失的小女孩,这个人受到自己心理暗示所影响,成为幻觉的牺牲品。一个人的错误可以理解,但他把这种暗示传播给其他人的时候,引起了群体内部的大范围传染,二是谎言被肯定阶段,这个阶段说谎者会更多,总有些人会随声附和,还有些人也牺牲于自己的心理暗示,当然更多还是没有任何主见的人,成为这个群体主要传播者。最后阶段是全幅度的大范围的谎言扩散,这时整个群体都将成为说谎者。其实在今天的社会时代,这个谎言传播机制似乎也能站住脚跟,比如在2011年时抢盐事件的发生,2016年时山东疫苗事件再度引发“疫苗恐慌”的话题。在如此网路发达的今天,谎言的传播机制似乎更容易发生,群体从众心理更能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勒庞的时代背景下,当时最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报纸,他在书中写了“媒体堕落”反映了当时报纸媒体的重要性以及他从舆论的角度研究了报纸的作用。他在“媒体的堕落”中这样写道,所谓的媒体堕落,并非说这些媒体都在道德方面走了下坡路,而是说它们正日渐变得人云亦云起来。这其中的原因,书中也讲的十分清楚,在精英阶层控制的社会里,媒体掌握着丰富的信息来源,担负着引导意见的作用。然而,在勒庞看来却逐步丧失自己的影响力。这在今天看来似乎同样如此,纸质媒体的衰落,网络媒体与自媒体的崛起,也逐渐分解权威媒体引导意见的作用,相反在某种程度上,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勒庞看来报纸是在群众势力面前卑躬屈膝,看不到报纸一点的立场,放弃了让人接受某种观念与意见,以没有哪家报纸富裕到能够让它的撰稿人传播自己的意见进行观点说明,这一点或许过于极端化。在“把关人”理论中,就阐述了媒体信息传播时,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有选择的加工与取舍,而这种加工与取舍是根据传媒的标准、立场以及传播者的价值观进行传播。《乌合之众》书中写强调“没有哪家报纸富裕到能够让它的撰稿人传播自己的意见”。其实撰稿人符合报社的价值观,也不是完全不能让撰稿人传播自己的意见,《乌合之众》写的“媒体堕落”只是群众意见的传声筒似乎太绝对了。而写道政府和报社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舆论关注上,不论怎样,《乌合之众》在媒体堕落这一节还是具有前瞻性的。在今天看来,媒体似乎都在迎合群体,比如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等根据算法迎合群体的喜好,这与《乌合之众》中的“媒体堕落”更相似。

无论怎样,《乌合之众》在描述群体心理、无意识状态、舆论领袖等方面,对今天的媒体环境具有发现问题的作用,然而并没有提出解决之道。

从一百多年前的《乌合之众》看今天的媒介环境,或多或少有些相似的影子,对今天来说或许是一种启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