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芳君说茶

解码武夷岩茶的山场密码,牢牢记住这些,避免喝得一头雾水

2019-04-24  本文已影响2人  义芳君说茶

原创 | 义芳君说茶

1、

前期热播的央视大片《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篇》一开场,在无人机的宏大视角下,绿意盎然的武夷山国家自然风景区如同卷轴山水画般徐徐展开。

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沿着九曲十八重溪一路逶迤向北。丹山碧水,崖峰凸立,谷底坡上大大小小茶园错落有致。

置身于此天然茶仓,画风清幽,茶香醉美,让人顿生“一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即视感。

果真是造化钟神秀!

2.

一千多年前,结庐于此的理学名家朱熹,曾发出“红裳似欲留人醉,啜罢醒心何处所”的感叹。在他看来,推门而出便是“远山重叠翠成堆”。

不曾想,朱熹眼中的“远山重叠”之下,却蕴藏着一处处独具特色的山场小气候、一株株各具神韵的茶树品类。

谈及武夷岩茶的“山场”,我们一直神往之,心念念的,或许是著名的“三坑五涧”,或许是并不那么出名的莲花峰,抑或是虎啸岩、鬼洞、竹窠……

山场的多样性,让我们每行至一转角处,总想着会不会在某个旮旯角落处与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枞,水仙、肉桂,或者是大红袍、水金龟……不期而遇。

据统计,武夷岩茶的品类竟多达一千多种以上。有些我们甚少听过,几乎存在于教科书上。

例如:石乳香、玉麒麟、透天香、金柳条……等菜茶。

但即便少为人知,它们依然是完美的个体存在。

问题在于,武夷岩茶的“山场”究竟是什么?

在义芳君看来,“山场”其实就像一个个散落在村子四周的家庭,既有这个村子亘古以来形成的特有秉性,这是共性;也各有各的脾性,有的含蓄内敛,有的张扬灵动……这是个性。

学术一点的说法,武夷岩茶“山场”就是由当地的植被、土壤、水文、气候、光照、水流等微域小气候形成的独特生态环境。

3.

说到这里,茶友们应该门清的是,武夷岩茶因山场不同,形成了正岩、半岩及洲茶三大类。

整体品质表现上也以正岩为宠,半岩次之,洲茶为下。

产区从呈现一片岩谷陡崖丹霞地貌的武夷山风景区核心地带向外扩展,过渡到九曲溪畔的冲积土茶园地带。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山场土壤的递变:从风化疏松的紫色砂砾岩,过渡到质地较为粘重的红土,再到洲茶的黄壤土。

这倒是非常符合茶圣陆羽关于茶园土壤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的论断。

而细心的茶友一定会发现,武夷岩茶山场的命名多为“岩、坑、涧、窠、洞、峰”。

这些命名其实正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武夷岩茶山场奥秘的密码。

岩,即突兀而起的岩石。

最具阳性,光照充足,特别有利于茶香的凝聚。

代表性山场如马头岩、虎啸岩等,所产肉桂香高韵正,霸气十足。

坑,即比较大型的山谷。

光照不及岩石坡顶,但植被丰茂,坑内土质深厚,茶叶内质比较丰富。

代表性山场如牛栏坑、大坑口、慧苑坑,所产肉桂茶,韵致沉稳,落水含香,味醇耐品。

涧,即小型的山谷。

涧内一般常年有水流,曲折蜿蜒如深巷,山兰石蒲丛生,水汽丰盈,小气候特征明显。

代表性山场有流香涧、悟源涧等,所产岩茶香气清幽,秀外慧中。

窠,即巢穴,一般位于崖壁上,崖下非坑即涧。那六株国宝级武夷大红袍母树就是生长在九龙窠崖壁上。

代表性山场如九龙窠、竹窠等,所产岩茶有奇香,或略带水蜜桃味,或桂皮香,或奶香……

洞,即洞穴。

其山场特点就是类似洞穴,气场恒定,相比其它山场,较为封闭,自成一小气候。

代表性山场如鬼洞、水帘洞等处。所产岩茶,如水仙、白鸡冠等名枞,茶水醇厚,香气幽稳,恍如闺中佳丽。

峰,即山峰。

峰有四面,面面各异,生态具有多样性,茶亦风格多样,向阳则香高,背阴则重水。

代表性山场如玉柱峰、莲花峰等处。

总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相较而言,来自坑涧一带的岩茶,虽香气、滋味不及产自岩峰的高扬锐利,但因坑涧四周有丹崖、流水、森林、青藤、垂蔓、涧草、幽兰的庇护或滋养,水香更加浑融一体。

4、

正因为山场的独具特色,即便是同种茶树也会呈现出变幻多端的风格特色。

例如,马头岩肉桂的香高锐利、霸气回甘绝不会类同于牛栏坑肉桂的韵味悠长、香稳持久,反之亦然。

实则,山场意同出身。出身好仅是为成为好茶“近水楼台先得月”。出身得益于大自然的因缘际会,自己无从选择,但后天的造化也很值得期待!

所以,如果说,不同山场是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的话,那么后天的加工工艺则是其品质塑造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此节,义芳君和大家说完了武夷岩茶山场,下一节,义芳君将和大家一起交流武夷岩茶出好茶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加工工艺。

敬请期待哦。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关注“义芳君说茶”微信公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