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11李克富 |微笑是内心诚恳的外在表达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千千若水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今天是World Smile Day,叫世界微笑日,或国际微笑日。

其实我也是打开手机准备涂鸦时刚刚看到:自1948年的5月8日起就开始了,是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确立的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

“庆祝”二字,让我非常不舒服。

在想:这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呢?

又想:这种通过确立节日所提醒或倡导的,不正反映着是我们的稀缺吗?

昨天下午的心理与生活精品课上,一大半的时间都是我在回答学生们的提问:您为什么去禅修?您真的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行为吗?您师父说的怎么可能都是正确的?您师父书中写的跟科学的解释不一样时,您会选择哪个?……

我的回答大多是“顾左右而言他”。这倒不是回答不了——其实,在有了如此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后,我和学生间已不再有隔阂,因此在回答提问时,我根本就不需要动用知识储备或既往的经验,而只做到坦诚相待就足够了。

对多数人来说,坦诚是一种比微笑更为稀缺的资源。

我很坦诚地说:“心理学的学习和心理咨询的专业训练,曾一度让我从一个与大众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或思考人生,而禅修和我师父则把我带到了一个为大众所无法企及的高度来审视自我。这让一个尽管没有见过冬天的知了相信了一年四季的存在,更让一个井底的蛤蟆意识到了自己正被空间苑囿,从而有了跳出去见识一下天空海阔的强烈愿望。”

说这话时,我不但坦诚而且动情。我坚信,坦诚也最容易让人动情。于是,我看到有几位学员不再忙着记笔记,眼神有些迷离地看着我。

我一定触动了什么!

触动了什么呢?

如果不满足于这种被触动的表象(表情),而是能按图索骥去反思在这种情感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种欲望,心理与生活就实现了无缝链接。

说句到家的话: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一切的一切操劳,不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和欲嘛!那么,一个知道自己的欲求而不贪的人,满足就是适度的,微笑也就总能挂在脸上。

心理咨询这一职业的存在和兴盛,足以证明让现代人做到这点太难了。当“情”泛滥的时候,少有人能想到这正是内心的“欲”在兴风作浪;而当意识到自己的“欲”时,又有几个人能清楚它的度该在哪里呢?

作为一种技术训练和作业,让每一位学员回家后练习微笑-点头-认可,并反复强调这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千万别微笑时忘了点头,点头时却没有认可,而嘴上认可时脸上的微笑又消失了。

言行的割裂,源自内心的分裂。而一旦内心分裂了,哪怕是含着筷子一次次地练,哪怕是果真露出几颗颗牙齿或多少牙龈,那是微笑吗?

还得回到真诚上,回到诚恳心上。

有位学员给我微信,说自己也希望找到一位师父而禅修。问我:“怎样可以找到愿意帮助我进入禅修的导师呢?”我答:“就是您要有诚恳的心。”

这个答案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禅舍》中的原话,在第397-399页:“所谓诚恳是您的心是不是还在怀疑?是不是还有货比三家、左顾右盼的心?这些心在,是无法和师心相应的。”“如果您真的有诚恳心,自己的老师会在因缘和合时突然出现。”

我“突然”就想起了CCTV-12《心理访谈》中的那段广告语: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

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

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

战胜自我,拥抱健康。

沟通,消除隔阂,

真诚,融化壁垒。

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祝大家节日快乐!

2017-05-08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