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上瘾-4 听书

2018-11-17  本文已影响8人  知识星球比特币投资

触发

行动

奖励

上瘾模型

第四部分

接下来我们讲上瘾模型的最后一步——投入。前面我们讲了触发、行动和奖励这三大步骤,这其实已经能够改变用户的即时行为了。但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想让你形成长期的使用习惯,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你投入资源,这样就更有可能持续不断地使用。就像谈恋爱一样,因为对方颜值高而一见钟情的感情,可能也只有三分钟热度而已。比如,当你浏览朋友圈或是微博的时候,看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会写下自己的评论,这其实就是一种投入。这种投入当然不会给你带来即时回报,你也不会因为这个行为拿到什么奖励,但是因为有了这个投入,你过一会很可能还会打开这个app,看看别人是不是回复了你的评论,有没有人给你点赞。再比如,我们使用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这类听歌软件时,会给喜欢的歌点赞,把它收藏起来,或者干脆依据自己的喜好,新建一堆歌单,把不同的歌添加进去,方便下一次听,或者是分享给朋友来听。这些操作也是投入,你听过的歌曲越多,新建的歌单越多,意味着你投入的越多,这个软件对你来说价值就越大,你就越有可能继续使用,越难离开这里转而使用其他的听歌软件。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沉没成本”导致的。“沉没成本”其实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做出某个决定之前,除了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之外,也会看自己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上有了投入,之前的投入就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大,人们越难以舍弃。

关于沉没成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讲过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假如你花30块买了一张电影票,但你不知道这个电影好不好看,值不值得花两小时看完。但是,看了半个小时后你发现:这部电影太烂了。那么请问,这时候你是应该走,还是看下去?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你应不应该考虑到之前买电影票的那30块钱?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你必须忽略那30块。因为它已经是沉没成本了,无论你是不是要离开电影院,钱都不会回来。所以,你不应该让下一个决定受到“沉没成本”的干扰,继续浪费的一个半小时其实也是在增加成本。

可惜,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很难做到。他们觉得既然花了钱,就有必要看完,要不然就浪费了。各种互联网产品正是利用了这个心理机制,不断诱导你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样一来,你付出了沉没成本,就很难真正放弃它。

好了,以上为你讲述的就是上瘾模型的四个步骤:触发、行动、奖励、投入,这也是app让你上瘾的四个步骤。

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先是给你一个理由,让你第一次下载、使用他的产品,这叫“触发”;然后,给你提供足够的理由和条件,真正让你用起来,这叫“行动”;接下来,在你行动之后,使用的过程中给予奖励,让你感觉这个产品很有意思,愿意不断地玩下去;最后是吸引你“投入”,因为你投入得越多,就越离不开这款产品。

我们现在都讲“消费升级”,其实说的就是人们选择产品,就是在选择一种自我和身份的认同。就像作者说的:“产品不只是满足功能,还要反映人性。好的产品是一件作品,好的技术几近于艺术。产品成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产物,所以好的产品一定建基于深刻的艺术品位与心理学原理。”


金句:

1. “上瘾”的过程就像是跟产品谈恋爱:从相识,到进一步接触、了解,再到交往过程中给彼此的惊喜,最后是两人在这段关系中不断花费时间、精力和感情。

2. 如果某个产品跟你的思想、情感或是原来已经存在的习惯发生关联,那就是内部触发在起作用。这是你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触发手段,它更像是你不自主的意识。

3. 要想让人们完成特定的行为,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个人愿不愿意行动,有没有能力行动,以及有没有触发促使他行动。

4. 人们愿意采取行动的动机普遍有三种:一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二是,追求希望、逃避恐惧;三是,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5. 行为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人们完成这一行为的可能性。所以对互联网产品来说,只有好用,大家才有可能去尝试,甚至是喜欢上这个产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