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脱》——疏离。孤独。救赎?(二)
“我的灵魂失语了”
目录页:
一.故事梗概。
二.从教育——看《超脱》结尾。
三.从孤独——看《超脱》中的重要道具,笔记本。
二.从教育—看《超脱》结尾
这是《超脱》的结尾,一个超现实镜头,亨利老师讲着课,台下却没有一个学生,一片狼藉。
如何理解,首先要回归《超脱》里本来的最浅显的讲述。
如果我们不做任何深度理解,超脱便是讲了一个关于“如何教育的问题?”电影中亨利所任职的学校,是全州最差的,所以里面的学生也五花八门。
再让我们看电影当中一场与主线毫无关系的戏份。
是教导主任找一个,堕落的女学生的谈话。每天到晚逃课,科科不及格。
教导主任问他以后想干什么?
他回答:不知道,跟男朋友鬼混吧。这场戏教导主任一改前风,像疯了一样发泄。
也诞生一句经典名言:你不在乎很了不起啊?要在乎才是勇气啊。
虽然教导主任看起来十分癫狂,但他的内心其实十分无力。因为同样的学生他见过太多,同样的话他也说过太多,同样一个又一个堕落的孩子,在他眼前没有被拯救,相反,他的付出,希冀和好意,全都一个个被践踏落空。
所以,这就是《超脱》那个超现实镜头的意义。
老师奉献一生,去教书育人。就算他们癫狂他们像发疯一样试图喝醒那些愚昧的学生,他们也无力改变,改变不了的是堕落,腐败,全盘枯竭的社会大环境。
所以,让我们回归题目,“从教育”,为什么这些青少年无药可救。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至理名言引起人们的世纪思考:人,到底本善或本恶,往往,这样的辩论总是以“本善”告终。
电影中,有一段极度之讽刺的戏份,家长会当天,老师精心布置学校,但没有一个家长来。
有些家长见到孩子就是咒骂。
有些家长把孩子丢到学校,只是为了逃避责任。
可见,这些家长根本不重视他们,更别说学校。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学校,找不到人生意义,更找不到听课的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小梅自杀的原因。因为她和那些孩子不一样。她找到了听课的意义,却因为亨利老师的一推,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
剧中亨利的一句话:“应该让那些想当父母的人先上课,学一学如何当好父母。”
但如果仅仅如此,《超脱》还不能如此经典。
他有更深的思考。
青少年世界的崩坏,实际上是成年人世界的崩坏。
成年人的生活的不如意和负能量,很容易让孩子们捕捉到,这就让负能量层层聚集,就如“富集”一般。
成年人的冷漠,很可能成为孩子们的暴力。
有一次,政府官员给老师们做演讲,却聊起房地产,其实,他根本不在乎老师,学生,学校,只在乎于利益。
《超脱》拍摄于2010年,美国的这时还没有走出08年金融危机。
底层劳动者的冷漠,上层管理者的施压,只有一小部分人,像这里的老师一样,真心为民。
他们是可悲时代中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