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随感录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把自己产品当孩子来养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子翔
0709.jpeg

把你的产品当作孩子来养,
只要你的产品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何愁卖不出去呢?

-杨子翎

上面这段话并不是我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在社群里确确实实的看到了这样的事例,才这样说。

这些年从毕业到现在,将近五年的时间。经历了移动开发的快速发展,知识付费的崛起,自媒体的火爆,难道你会觉得我无动于衷吗?不可能的,如果你有心关注这些话题,很难能做到无动于衷。

前些天有位球友分享说,从最早期的微信开始发布公众号,自己就开始着手研究,也跟着做,搞自媒体,知识付费,可这些所谓的机遇我都身在其中,也经历了他们从无到有,再到火爆的阶段。可终究没有从中分到一杯羹。

究其原因无非是这几点:

1、什么火爆追什么。正如那句宣传文案写的「十年前你错过了淘宝,今天你别在错过微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这样的时刻,让人心境很难平静,看到别人天天宝马,香槟,到处旅游,各种秀。总让你觉得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擦亮眼睛干点正事儿还是很有必要的。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样的话我们似乎在大街小巷里经常听到,什么人和什么产品会做这样的吆喝,多数都是打折促销活动,什么“旺铺”转让之类的。给你营造一种不买就是吃亏的氛围。

3、大咖推荐,什么样的人最容易造势呢?为什么有的人产品一般,也容易受到大咖的推荐呢,因为他正是大咖的成员。换个思路来讲,如果你是大咖,你愿不愿推一个压根就没有购买过自己产品或课程的人呢?

所以上面三点归结为一句话:想要收获,先付出;想要收费,先缴费;想要外表风光,那就肚里先有货。

肚里没有货,你即便是抓住了所谓的机会,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势能。挣快钱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的,不经历过低谷期,哪来的上升期呢。

因为我本身关注自媒体也比较早的,身边有的人前期做的还不错。但是最后为什么没有做下去了呢?因为过早的推出自己的产品,着急变现,后期有没有很好的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最终导致流产。

即便你后期再推出什么课程也不会有人买单了,信任是基于一次次的“等价交换”产生的。一旦你让客户觉得被忽悠了,看似眼下挣了点儿小钱,其实是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

不论你是做那种形式的创业,一定要把自己的产品当作自己孩子来打磨。一个都不能让自己满意的产品,如何吸引他人来购买呢?

检验产品到底有没有吸引力,最直接的方式,将你的课程丢进自己小圈子「很多人模仿大咖,组建自己的智囊圈」里试试,到底有没有人愿意购买。如果只说,还可以,却没有人愿意付款,十有八九这产品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打回重造吧。

没有一个人是靠模仿他人做成的,一定会有自己的东西。这个就需要不断的从外界输入,内化后再进行输出。

知识的搬运工,如果仅仅是照搬照抄,搬运的不是知识,而是垃圾。

还记得16年,17年相当火爆的「百万冲顶大会」吗?当时知识就是金钱的氛围,让“知识分子”甚是激动,甚至还有人专门组团做这个。半年的时间也就凉凉了。如果持续的时间再长一些,我相信有人会辞职专门来做这个事儿。

偶尔有个这种机会,薅羊毛还是不错的,但是全心的去做这个真的是得不偿失。

现在的孩子都跟金豆子一样,百般呵护都还觉得照顾的不够好,但是工作,做产品却完全没有那么重视,有个朋友说的特别直接「自己的淘宝店都开绿了,竟然包装一下,给别人讲怎么开淘宝店!」

有人说了,我们到底从失败者身上学经验还是从成功者身上学习呢?但是成功者拥有的资源,条件,我压根就没有,怎么去学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跟一个人的认知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当你没有见过,没有接触过一些事情的时候,压根儿就做不出所谓正确的判断。

把产品当孩子来打磨,把自己当孩子一样去学习,努力汲取更多的营养。你才可能在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否则的话只能赔本赚吆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