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静宜园中有座明代就名扬京城的亭子名曰流憩亭,位于何处?
【本文为笔者北京密码系列文章。北京城,一个多民族国家传承有序的著名历史都市,自古北京多奇人,风云变幻秘事多,欲知如何解密3000年北京城之历史,请看北京密码系列连载】
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内蟾蜍峰上的流憩亭历史悠久,原来早在明代就已名扬京城。
图为北京香山公园香山寺附近的卫星照片。北京西郊处的香山是一处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自从辽代把燕京改为南京,作为辽国的陪都以后,源于辽国人喜郊游打猎的习俗制度,对辽南京西北部的西山开始了景观营建和寺庙建设。
香山历史遗迹分布香山公园内相关历史遗迹的分布示意图。香山一带的建设,在唐朝时就已开始了。明代的诗人李梦阳曾对香山一代的建筑营建作过这样的描绘:“想当邦邑初,此地即蒿草。绮丽谁所营,民力为其槁。”其意思是说,北京城演变成国都之初,这里是满山遍野长满蒿草、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如今这样一座美丽的繁华都城、游览盛景是怎样而来的呢,无疑是劳动不休的百姓们竭尽全力、倾其所有的创造啊。
香山的流憩亭这是笔者近日在香山寺南侧蟾蜍峰下东侧的驯鹿坡处,由东向西拍摄的蟾蜍峰顶的流憩亭景象。此时是午后,太阳正巧在西侧,流憩亭在逆光中的剪影与蓝天之上的白云构成一幅美景,可是很耐看啊!
香山流憩亭这是在山顶拍摄的流憩亭全景。这里是欣赏香山寺全景的绝佳之处,也是爬山后暂时休息之佳地。流憩(liú qì)意为步游或稍事休息。 晋代的陶潜作有《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蓝天白云下的流憩亭流憩亭与天空中的白云相映之景。明代的北京地方历史文献《长安客话》中记载:“香山寺制,一如碧云(寺)而饶古色。殿槛外两山环拥,穿蹬道可二里,有亭曰:‘流憩’。流憩亭不及来青轩甚,然下视寺垣,如堕深壑,仰视山巅,高插云霄,亦奇境也。”这说明流憩亭与山下的香山寺是相互借势的建筑,巧妙的利用山形自然之态,对自然环境作最小的干预。从流憩亭处观香山寺是个绝佳之处,下可观香山寺,上可望香山山峰,下深上高,强烈对比,平凡中营造了神奇,可谓中国古代建筑及环境营造的佳品。
流憩亭边远观香山寺流动变幻的是白云,不变的是青山,静若处子的是流憩亭,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巧妙结合,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象体现。香山寺及其周边建筑选址充分借鉴了香山的自然山林之美,寺庙殿宇依山,层层高筑,达到籍山以增其势,临山以旷其境的最佳设计。
香山寺全景近观蓝天、白云、青山、流憩亭剪影,游人到此一游,不仅可以环境颐养身心,也能从中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要点,更能有所感悟,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应是人类历史的正确选择。
明代徐渭《香山寺》诗流憩亭景色。明代的著名学者徐渭曾写有五言律诗《流憩亭》,题注:并来青亭,俱香山寺之别景,流憩有巨石一片,似虾麻因名。诗云:山寺枕孤亭,回裾此一登。夕阳归数鸟,秋色绕诸陵。气肃岩逾峭,飙流叶屡腾。从来能凉冷,片石不妨冯。
流憩亭处风景 蓝天白云下的流憩亭香山寺因其位于静宜园南侧山麓,坐西向东,山峦回抱,林木郁郁葱葱,浓翠蔽日。整座寺庙殿宇因山叠落,境域开阔,空间巧妙,视觉无穷,景色迷人。
香山永安寺的选址充分借用了秀美的自然山林,具备名山、生态清幽、泉源丰沛便于置景等特点。依山为靠,两崖环抱,充分体现了“崇尚自然、因借自然”的造园理念,寺院与周围环境紧密融合,园林之美与自然山水之美交相辉映,实现了远近互借、动静相融,呈现着山林独有的空灵、寂静、自然、雅朴的风格。
徐渭的绘画作品 徐渭的人物画作品 徐渭画像明代著名学者徐渭的《香山寺》诗。可见流憩亭在明代时已是一个重要的香山建筑了。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可谓奇人了。
徐渭,初字为文清,后改为字文长,又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等。徐渭可谓多才多艺,他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堪称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徐渭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有“青藤画派”鼻祖之称,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在山水、人物、花鸟、竹石等方面无所不精,以花卉创作最为见长,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徐渭书法善行草,曾撰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他多才多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一书,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著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细读正史也轻松,文尚清新易懂,图尚高清真实。 本号致力于解密历史的细节,提供高清并真实的历史图文。敬请关注,持续解密历史的细节中。原创作品,版权所有,已全网维权,请勿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