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让思维失去意义
2019-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晨小瑜
今天阅读了蒋勋老师《孤独六讲》——思维孤独。
最有意思的部分是蒋老师将孤独比作气球,看起来被什么都没有的气体充满,整个心灵却因此鼓胀起来,变得圆满而自足。
是的,孤独是个褒义词。孤独者自足,而寂寞者自怜。
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人什么时候最孤独,大概就是静静思考的时候吧!蒋老师说:思维最大的敌人大概就是结论吧!直接给出你答案,不容你思考。
比如,父母看到飙车或纹身的混子,一定会直接告诫孩子:“你看,他们都是坏孩子,不要学他们。”这时思维不会产生,而和飙车的孩子对话,思维就产生了。
思维是不会轻易下结论,而从多个角度探讨,再从推论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跟看法。在应试教育下,我们习惯于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去背,是更方便、更简单的做法。
在与人交流时也一样,我们急于知道对方的观点和结论与我对立或是一致,而并不关心思考的过程或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缺乏沟通的耐心。
思维孤独也许是六种孤独中最大的孤独。过去,人民是不被允许思考的;现在,也不被允许或懒得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思辨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静下来思考,不急于下结论很难。“心斋坐忘”是一种大智慧,放空才能通,通才能容。在与孤独相处时,不妨多一点思维的空间,生命也将更加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