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建筑圈散文

都是哥特式教堂,怎么你们skr“杀马特”!?

2018-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旅行补习社



谁是你心目中的哥特式教堂

见多识广的你,听到“哥特式教堂”

想到的可能是这样的

也可能是这样的

还可能是这样的

那么机智如我的你,能猜对下面哪些也是哥特式吗?

不要问度娘哦~

答案是:全部都是



哥特式教堂应该长什么样

哥特式教堂继承了罗马式教堂的长方形会堂和高窗

长方形会堂和高窗(图片来源:摄图网)

糅合了中西亚建筑中流行的尖拱和束柱

德国吕贝克圣玛丽教堂穹顶的尖拱,尖拱是教堂的重要承重部件,在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卷,使穹顶的压力沿着骨架分散到四个角上(图片来源:摄图网) 束柱是把多根纤细的柱子“绑”在一起,取代单根圆柱,不仅显瘦还显高,加强了教堂内部的高耸感(图片来源:摄图网)

吸收了欧洲早已发展成熟的彩色玻璃工艺

法国沙特尔圣母主教座堂正门上方的玫瑰花窗,这种大圆形窗是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由许多小块的彩色玻璃拼成放射状的图案,因形似玫瑰花所以又称为玫瑰花窗(图片来源:摄图网)

最最最犀利的,是它独有的飞扶壁

从教堂外墙延伸出来的、连接外围柱墩的那个悬空部件,就是飞扶壁(图片来源:摄图网)

扶壁原本是贴墙的部件,起支撑拱顶的作用,但为什么要“飞出来”呢?这是要上天的节奏么?

当时的人认为,教堂越高,越接近God

但是盖得越高,四周墙体承受的重力越大

毕竟都是一块块大石头往空中堆,要是一不小心墙塌了,就真的是上天了

为了减轻墙壁的负重,建造者设计了飞扶壁。介样,穹顶对墙壁的外推力,沿着飞扶壁传到外围的墩柱,也就是“卸力”,从此教堂的高度再也不是问题

为了增添艺术感,建造者还钻研起雕刻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飞扶壁上的镂空四瓣花和小尖塔,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特征,四瓣花是哥特式教堂的常见符号,象征四位圣史:玛窦、马尔谷、路加、若望(图片来源:摄图网)

各种复杂的装饰性石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雕不来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西正面外墙的雕刻(图片来源:摄图网)

So,如果你看到的教堂,盖得高、雕得精还有个大圆窗,十有八九可以判定是哥特式教堂



都是哥特家,肿么差距那么大

国外的哥特式教堂,走的都是高富帅路线

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双塔尖距离地面157.3米,简直就是把上天的节奏贯彻到顶

科隆大教堂室内外的装饰性石雕,数量庞大、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科隆大教堂正门右边大门的一组雕塑,门檐上描绘的是圣彼得和圣保罗遇难的故事(图片来源:摄图网) 科隆大教堂外墙的雕柱花窗石刻,数数看有多少四瓣花(图片来源:摄图网)

教堂内描绘圣经人物和故事的彩色玻璃窗,总面积更是多达1万多平方米……

中间的彩色玻璃窗上描绘了《哀悼基督》的故事,画中那位穿蓝袍抱着耶稣的lady,正是圣母玛利亚(图片来源:摄图网)

科隆大教堂从奠基到竣工,时间跨度达600多年,完美演绎什么叫“慢工出细活”

飞扶壁都不扶,就服你!

然鹅到了中国,哥特家却画风突变

高没别人高

德国科隆大教堂:157.3米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79米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58.8米

沈阳:小南天主教堂:40米

广西:盛塘天主教堂:21米

德国科隆大教堂与国内五座哥特式教堂的高度差(图片来源:Y·C)

帅没别人帅

国内教堂的装饰性石雕,数量不多,也不算复杂

广西盛塘天主教堂正门上方的外墙凿有“天主堂”三个字和“天涯咫尺,主宰群生”八个字,中间的“JHS”和“拉丁十字架”组合是天主教的圣号,“JHS”是"Jesue(耶稣)Hominum(人类的)Salvator(救主)”的缩写,“拉丁十字架”象征耶稣为救赎人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号的下方还有一些形似四瓣花的中式石雕(图片来源:Y·C) 高雄玫瑰圣母堂正门上方一对天使捧着一块“奉旨碑”,上方左右两侧是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清末同治皇帝接纳了钦差大臣沈葆祯的上奏,认为教会能移风易俗、消除省籍歧见,应予护堂,故亲自颁诏“奉旨”、“天主堂”两块圣石,并命沈葆祯亲笔雕刻,从此官兵经此地见“奉旨”如皇帝亲临,必下马行礼(图片来源:Y·C) 沈阳小南天主教堂正门上方镂空雕刻了九朵四瓣花,两侧柱子上雕刻了麦穗、葡萄、圣杯等天主教常见的符号。天主教教堂正门一般都有三扇门,平时开左右两个小门,大礼弥撒和大瞻礼时才会开中间的大门(图片来源:Y·C)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的花式窗棂,是的,你没看错,这里又有熟悉的四瓣花(图片来源:Y·C)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正门上方的主耶稣石雕,左侧的圣徒石雕在正门外墙上共有四个。2015年起上海市政府组织对徐家汇天主堂进行了为期四年半的全面修缮,今天你们再去徐家汇天主堂,会发现正门上方的主耶稣石雕已经被新的黑色雕像所取代(图片来源:Y·C)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外墙壁垛顶端安置的滴水兽,它们是哥特式教堂用于排水的一种雕饰,曾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如今排水功能已经被新式排水系统取代(图片来源:Y·C)

至于玻璃花窗,有的是色块拼成的简单图案,有的则以圣经故事为蓝本作画

沈阳小南天主教堂的玻璃花窗,由不规则的色块拼接成图案,窗棂上又见四瓣花的身影(图片来源:Y·C) 文革时上海徐家汇天主堂遭到破坏,一层的玻璃花窗全被打碎,重修前安装的是普通玻璃(图左),修缮后已全部更换为以圣经人物故事为主题的玻璃花窗。教堂二层及以上的窗户破坏较少,从远处可见其中一扇花窗有黄、蓝和绿三种颜色的玻璃,中央还有竹子图案(图左)。竹子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性图案,以这种方式融入西式教堂,也算是一道独特风景(图片来源:Y·C)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的玻璃花窗,文革时期被碎个精光,现在看到的二层这些鲜艳亮丽的玻璃花窗,是2004年教堂重修时,花重金从菲律宾定制的,玻璃上描绘了《圣经》旧约的故事(图片来源:Y·C) 广西盛塘天主教堂的窗户有两种样式,一种是绘有圣经故事的玻璃花窗,窗框用珊瑚石堆砌而成(图左);另一种是由瓦片叠瓦片砌成的通窿窗,窗框却是“画出来”的(图右)(图片来源:Y·C)

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形窗,有的已经变成Mini版

高雄玫瑰圣母堂的“缩水版”玻璃花窗,隐约可见红蓝双色相间,红色和蓝色是天主教教堂玻璃花窗的常用色,分别代表着“爱”和“信仰”(图片来源:Y·C)

有的Size正常了,但是花纹和颜色比较单一

沈阳小南天主教堂的玫瑰花窗,从光斑处可以看到中间为铜钱图案,四周装饰以半圆和四瓣花图案,颜色上除了常用的红色和蓝色,还用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图片来源:Y·C)

只有极少数算得上精致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的玻璃花窗,直径7米,以四瓣花作“花芯”,24束放射线作“花瓣”, “花瓣”间有12个小圆和12个小十字交叉间隔,颜色以红、黄(金)、蓝为主,分别寓意着爱、光明和信仰,这样的玻璃花窗在教堂的正面、东面和西面各有一块(图片来源:Y·C)

“家族遗传”的飞扶壁也不见了

在部分身材不高、体量不大的教堂中,扶壁并没有进化成飞扶壁,有的甚至连扶壁也没有

广西盛塘天主堂建成于1879年,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修建。由于当时岛上资源有限,建造时选用了涠洲岛特有的珊瑚石作为建筑材料。教堂外墙红色箭头所指之处的倾斜支撑内侧墙体的部件,正是扶壁(图片来源:Y·C) 沈阳小南天主教堂最初建成于1878年,后来被义和团焚毁,1909年法国人梁亨利用庚子赔款的钱花了三年时间进行重建,由于选用了当地常见的青砖来砌墙,所以看起来灰灰沉沉的样子。教堂外部没有看到扶壁和飞扶壁,白色排水管固定的位置是壁柱,可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对屋架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图片来源:Y·C)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由法国建筑师陶特凡设计,建成于1910年,是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了清一色红砖,再用花岗石镶边。虽然教堂外部也没有扶壁和飞扶壁的身影,但是墙柱、窗户和滴水兽的设计都别具一致,洋气之中透着中国风,颜值比灰黑色的沈阳小南天主教堂明显高出许多(图片来源:Y·C)

唯有在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可以找到飞扶壁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建成于1888年,是国内唯一一座全石结构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球现存的四座全石结构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在教堂后方可以看到飞扶壁的身影,只可惜上面没有华丽丽的装饰性石雕(图片来源:Y·C)

为什么国内的哥特式教堂“营养不良”???还不是因为穷!!!

国内现存的这些哥特式教堂,大多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当时清政府刚刚“解禁”天主教,一心想着尽快扎根但又没什么钱的传教士,建教堂就地取材简化装饰,结果造就了一批“非主流”

国内的哥特式教堂,远不止小编去过的这些,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往期精彩回顾

秋之东北——本溪·枫叶之都


微信公众号:旅行补习社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一起玩耍

微信公众号:旅行补习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