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公子学理财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公子说理财系列丨网购网购,钱包真不够;剁手剁手,付账真没有

2015-10-26  本文已影响1115人  三公子

作为一个整天嚷嚷着理财的我,竟然在近期遭遇“滑铁卢”。9月、10月的财务状况亮起红灯,直接捉襟见肘。我的钱包里除了价值2.8元的钢镚外,只有一堆发票;负责日常开支的银行卡上只有49.82元,一张红票子都取不出来;微信钱包87.6元,支付宝钱包0.2元。我跟朋友说日子过不下去了,连充饭卡的钱也没有了。他瞅瞅了我的微信钱包后说,“你呀,平日里吹牛吹大了吧,现在也有这个下场。”我正打算发飙的时候,他递过来一张100元大钞,说“难得看你嚣张不起来,我就当打折了,拿100元换你的87.6元吧。”

于是从来没有这么窘迫的我,为了吃饭这个生死问题,还是低了头。

肯定有朋友问我,公子你怎么可能月光呢,你不是还有那些存款股权贵金属基金股票嘛?

恩,没错,我的确还有如上所说的资产,可是,臣妾我不能拿出来用啊。这可是铁一般的纪律,哪能因为一个月的“吃不上饭”就轻易破了功?再说,当前的局面,怎么取钱呢?股票和指数基金都是我精挑细选长线持有的,100股都舍不得卖;固定存款死死得困在银行里,想取也取不出来;贵金属在历史地位徘徊,又怎能卖。

现在唯一可以动用救急的,就是我的应急资金——可以随时变现的12000元货币基金。但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窘迫局面下,我反而不想立刻赎回了,因为在这之前,我想弄清楚这种窘迫局面的根源所在。

“追根溯源”是需要武器的,我的武器就是“账本”。虽然2014年开始,理财的重心都放在证券市场,拼命存钱的日子已经离我远去很久了,但是“记账”这件事情依然没有中断过。毕竟这玩意已经变成生活的一部分,透过的每月账单,我可以回忆起这个月干了哪些事情,见了哪些人,吃了哪些食物。从某种程度来看,别人记账是控制消费,而今我的记账是记录生活。

花了两天时间,把这两个月的账单顺了一遍后,我发现了一个可怕的消费黑洞——网购。

一、外卖真的便宜吗?

首先我要反省下,为嘛叫嚣了这么长时间还是不能主动积极的跟厨房和解,老老实实动手做饭自力更生。

原本,外卖商品的价格跟实体店差不多,算上配送费4-6元的价格,则显得它并没有太多的诱惑力,偶尔遇到个免配送费的外卖店,选来选去又觉得没有吸引力,也就作罢。这个时候,只要懒癌没有发作,自己还是会乖乖的出门觅食。但是,自从外送推出“折扣商品”和“满减”的活动后,懒这个病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就以我无聊想喝奶茶这件事情莱举例,原本我是这么盘算滴:

通常,奶茶店的配送起价是20元,配送费是4元,满35元赠送两枚蛋挞,以及偶尔会出现半价的特价商品。那么如果我选择一杯熊猫奶盖乌龙原价19元,现在半价是9.5元,看起来好便宜啊。但是起送价够不着啊,于是我还要选择其他超过12元的商品。既然都要选择了,那我干嘛不选点可口的呢,反正还有赠送呢。我的心理活动是这样滴:

方案一:奶茶一杯9.5元+一份巧克力蛋糕25元=34.5元,竟然就差0.5元了,我就可以拿到两个免费的蛋挞。不行,修改购物车,不能浪费这个免费赠送的机会。

方案二:奶茶一杯9.5元+岩烧两份16元+金丝饼10元=35.5元,还有2个白赚的蛋挞,我真是个天才!

40分钟后,躺在沙发上,吃着岩烧,喝着奶茶的我乐滋滋的想,不到40元就买了这么一堆,还是很划算啊。

可问题是,我原本就是想去喝一杯奶茶啊!!!!!

一个原本就是19元奶茶的小事,因为我懒贪馋,结果呢,我花了35.5元买了一堆高热量高脂肪还没营养的东西,竟然沾沾自喜得认为自己占了好大的便宜。殊不知,脂肪占了我身体的便宜,商家占了我钱包的便宜。

二 、网上买东西,小心陷阱

翻看着自己的外卖记录,我才意识自己被“满减”或者“半价”忽悠得不清。几乎任何一旦商品的实际支付价格都超过最初的预计价格,因为我为了凑到满减的价格,而不得不增加额外的消费。当面临美食的时候,当面对折扣的时候,欲望会彻底蒙蔽了理智的大脑。

试想每单都是四五十元的消费,一天叫2次,100元就没有,一个月如果叫外卖次数超过10次,1000元就没有。更可怕的是,这1000元的食品并没有提供什么营养。

被外卖消费这事情一惊吓,我立刻上淘宝去查整两个月的账单,看到数字差点没有昏过去!9-10月的的消费金额竟然是6-8月消费金额的1.5倍。如果照着九十月份的消费状态进行下去,11月、12月依然会出现“财务危机”,到了12月30日,我的理财之路年终总结该怎么写啊!

痛定思痛后,继续研究账单:

1、冲动消费很可怕。

刷网页最感兴趣的就是攻略篇,或者分享篇,类似某某店最好用的100件产品等等。但一看分享就麻烦了,文章中举例了产品各个长着天使的脸庞、魔鬼的身姿,诱发着我内心的购买欲望,它们忽闪着萌萌的大眼睛,跟我的钱包说,“赶紧把我买回去吧!”好吧,因为全球最好吃的泡面帖,我一冲动把这些泡面全都买回去了;因为旅行中实用的小工具帖,我借着出国的名义,一冲动买了一堆便携衣服架、整理包,耳塞、创口贴、还有乱七八糟的一次性马桶垫什么的。而实际上,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没有购买的必要性。泡面只吃了两袋就送人了。那些生活小工具压根没有带出去过,堆在柜子里睡大觉。最莫名其妙的是,前几天,我看了有人介绍某个品牌的水彩笔超级好用,于是自己也囤了两大盒,买回来已经在书架上睡了好一会了。

2、连带消费更可怕。

古代刑法有连坐,一家族的人一起死,很悲惨。现在购物也一样,商家太聪明,每次在购买的时候主动安排一些“建议组合”,还会好心得提醒我这个组合价要更便宜。于是乎,买笔搭配本子,买一本书搭配另外三本书,买运动手套搭配运动护膝,等等等等,最后发现搭配出来的产品基本上也没有用过。最莫名奇妙的是,我记得自己明明是打算网购黑色水笔,结果出现在书桌上的颜色有黑色、红色、蓝色、粉色、黄色和绿色,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

3、囤货消费最可怕。

洗发水囤,牙膏囤,沐浴露囤,洗护用品旅行装囤,甚至连面纸都囤。囤货的时候,不看总价,专门看单价,算算还是便宜的嘛,而且又送货上门,为啥不买呢?好吧,囤得货一时半会用不完,结果嘞,又看上了其他产品。

好吧,看完账单,自我反省完,我只能跟自己说,活该现在没钱花!

三、支付宝和微信里的钱也是真金白银

大家有没有一种错觉,红色的票子拿在手里觉得是钱,躺在银行卡里的工资是钱,只要是以正经姿态出现的钱,我们都认为是真金白银。可是,支付宝、微信或者外卖APP里的钱,立马觉得不是钱了。

反正我自己有这种诡异的感觉,朋友转账图个方便,于是就支付宝、微信里走,偶尔看看支付宝和微信,觉得自己还特么有钱。如果真聪明真理智真清醒的人肯定会在收钱的第一时间,转入到自己的银行卡。可是,人的特点是啥——总是高估自己的控制力。我也一个德行,自以为放在支付宝、微信里肯定没事,一定不会乱花。结果嘞,出门逛街,不带钱包,带手机,看到好东西,心一动,手一痒,想买,发现钱包没带。正准备打消这个念头,店员来了一句,亲,我们这里可以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哦。于是,我就脑残手贱正中下怀了。

这一招已经很可怕了,后面还有更可怕的——外卖APP。我就不说哪几家了,反正送外面也好,团购也罢,他们都可以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这个花钱根本看不见,流水一般,过往无痕,杀伤力极强。他们还有一个杀手锏,如果取消购物,钱会返还到他们APP账户,这直接就是绑架了智商,告诉我,反正这次没有消费,么关系,我们暂时把钱放在外卖账户里,下次你心动先吃东西,用账户里的钱买哦。好吧,下次,还下次呢,通常情况下,退款后自己立刻就会搜索其他的店家,感觉不把这笔退款花出去就对不起自己似的。

人的智商,就是被这些“便利”给毁了的。

四、准备剁手的结语

好吧,写到这里,我已经要哭了,近期干的傻事太多太多了。为此,我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从现在开始,我今年的书稿费将归入一个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只能用于理财投资,坚决不可以为我的日常消费做贡献。想想,光是这几个月,吃喝玩乐,把每月几千元的收入彻底败光,我就已经无法原谅自己了,如果再把我的稿费败光了,我还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啊。

其实,平心说,网购没有好坏,从便利的角度看,的确是方便,又选择面多,又送货上门。但同时也有,选择太多容易眼花。事实上,重点不在于网购的问题,而是当事人的定力,在打开电脑上网的那个瞬间,心中是否已经想清楚自己需要购买些什么,当看到其他具有诱惑力但并不在购买计划内的商品,能否忍住不去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