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7 第二十课

2021-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景明sunny

3岁以后孩子成长需要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形成在幼儿时期很重要。而父亲的作用体现在三岁以后,孩子会非常黏父亲。弗洛伊德解释为父亲的自居作用。儿童往往追随和效仿父亲,以期待将来能够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认为,原因是他们认为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而父亲的爱是要经过争取才能获得的。因此他们更认同父亲的价值观,通过认同父亲的价值观,来获得父亲更多的关注和爱。

孩子在三到七岁这个时期,开始体验到了新的现实世界。想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和周围世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这时,他开启了自我确认。他的任务是逐步建立起一个自己的内心形象,即我是谁。很多父母虽然在孩子的依恋期、探索期,都能较好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对于孩子在这一阶段出现的自我的诞生,并不欢迎。孩子出现的自我的形象,使他们感到了不安。因为这些可能不符合某些社会文化的偏见,或是不符合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或者是不符合某些所谓的家教,于是,我们对那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自己期待和要求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点给予批评、拒绝、压制甚至惩罚。于是孩子的人格就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受到社会和家庭认可的部分,即所谓的光明面,一个是受到父母和社会否定并压抑下去的那部分,即所谓的灰暗面,也就是我们不接受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好”的那个部分。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的我不够好,是心里对父亲的认同和忠诚。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深处的那颗好与不好的种子,就会慢慢的生根发芽,甚至无意识中会特别关注那些我不够好的信息,成为我不够好这颗种子的肥料。最终让自己深信不疑的自我确定,我不够好。成为一个有局限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信念。记住了,一旦成为了信念,它的作用可就大了。我们在之前已经讲过关于信念。

一直抱着我不够好这样一个信念,他能成为我们回避面对外界一切的借口。

例:某咨询者,发现他心中深层有不够好的信念。问他,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有多少年了?说,你一直抱着我不够好这个想法一定是有什么小秘密。它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他不好意思的承认,他可以偷懒、不作为、不承担责任。

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吗?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不够好?你抱着它不放已经多久啦?你抱着他不放,心中一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告诉我,它能带给你什么好处呀?把你对自己的发现写出来,发到打卡作业上。

在活法一中,我梳理出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低价值感。

觉得自己口才差,遇人遇事容易紧张,拘束,不自然,不自在,不能够智慧得体的表达。容易被情绪左右。孩子态。

我抱着这些不放大概有三十年了。感觉从上小学,自己就是这种状态。觉得自己不好,不敢提要求,不敢和别人交往。

这样的状态,可以让我得到别人的同情,怜悯,可以心安理得的得到他人的帮助,可以一直孩子态的享受他人关怀,不用承担责任,可以为自己的懒惰,拖延,不自律,不优秀,不努力找到借口,这个借口就是不关我的事,是父母,是原生家庭,和我无关,这样我就能懒的更加自在从容。我可以一直待在舒适圈,虚无自在地度过我的一生。

今天在和同事沟通时,我又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孩子态。同事受我学习的影响,觉察了我的状态,大声跟我说,你看看你现在,你看看自己,这不是你,你又变成孩子了。我的眼泪在眼眶打转,在我抽离的瞬间停下了。忽然非常深刻的体会到了这节课的内容,这一刻我是一个孩子,我又要哭诉小时候的经历,哭诉完,我又会像以前一样觉得心里好舒服,会觉得,不是我的事,我解决不了目前这些问题不是我的事,是父母的事,是他们的错。我是个受害者。然后,我又可以心安理得的按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进行。现实没有改变,我也没有改变,难题没有解决,一切照旧。

我想告诉自己,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要成为成人态,我要解决问题,我可以解决问题,可以应对一切,可以轻松快乐,因为我有这个能力,我很好,我值得拥有一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