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

我们向佛菩萨许愿时,要听佛菩萨的话

2019-05-11  本文已影响3人  云水行者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您知道吗,每一次我们向佛菩萨许愿的时候,佛菩萨也在向我们许愿呢。

每当我们祈求佛菩萨帮助我们达成身体健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早生贵子种种心愿之时,佛菩萨都在默默地祈求我们每一个人,多做好事、断除恶习。

佛菩萨心心念念地向我们许愿,愿每个人做一个好人,最基础地要做到“五戒十善”,才能免堕恶道,获得人间天上的种种福报。

毕竟,佛菩萨的甘露洒在众生善因种子上,才能结出善果。《十善业道经》里说:

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

离邪淫者,得四种智所赞法;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

去年有一则新闻,一名寺庙会计直接挪用寺庙银行账户内的款项,还声称自己不知道挪用寺庙的钱是犯法,甚至“污蔑”菩萨:“已问过菩萨,菩萨说能拿。”让人啼笑皆非。

最后,这名会计被拘捕归案。

可见,菩萨并不是颟顸地没有原则的“保佑”众生,我们也不能自己一厢情愿地以为“菩萨说可以做”,而是要努力以十善为标准改变身心,这样自然感得甘露遍洒,诸事迪吉。

在《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里说,佛所施的法雨甘露一味平等,但是大树、小树、小草不同的花木所能浸洒吸收的程度不同,这即是因为不同的众生的善根有差别。

正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总是从结果上考虑,却忘记早种善因。而菩萨趋吉避凶,则是从“因”上着眼,教导众生断除十恶,因销果亡,勤行十善,收获乐果。

🥑三业清净,遮止狂禅

以前读《坛经》,总是想着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里寻找,有什么方法能够“顿悟成佛”,便不劳自己辛苦修行。

后来才发现,六祖大师早已明明白白地说:

“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妬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只不过自己眼高手低,对这些箴言都看得简单了。

如果有人说,自己的修行方法多么高妙、师长的加持多么殊胜、修行的进度多么迅速,似乎修这种人天善法的都是“钝根”。但一个人连五戒都持不好,又能“利根”到哪里去呢?怪不得满嘴跑火车了。

一切不以“五戒十善”为基础的修行方法,都是禁不起考验的。

试想一个戒律都不愿意遵守的人,怎么会有禅定智慧的功德?一个十善业都懒得做的人,又怎么可能让人相信他生起真实的菩提心呢?

净慧老和尚则谆谆告诫:“有人讲修行是修心,只要心好就行了,于是放浪形骸,无视律仪,这是‘狂禅’的一种表现。还有人修行只讲形式,吃斋叩头,不管心地是否清净,性格是否柔和,这仅是修行的一部分。修行是将身口意三业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起心动念。”

🥑种下善因,收获乐果

有人想:“我只要好好念佛,求佛的加持就好了,何必这么费劲。”殊不知,佛最灵验的加持,就是在劝我们多做善事呀!

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

当众生在惑、业、苦之中流转,佛菩萨一定会慈悲护佑。但是佛菩萨并不是以水来洗去众生的罪障,也不是用手来将众生身心的“毒刺”拔掉,更没有将自己的功德转移、赠送众生,而是将解脱苦恼的方法告诉众生,教导众生循着灭苦之道来修行解脱。

诸佛菩萨以种种方便来劝导众生,就是教化我们让我们种下善因,收获乐果。

就比方说,生活的愿景已经在眼前不远处了,不论是需要马拉松式的长跑还是最后冲刺。延请师僧或者嘱托亲友来为自己诵经祈福,便是创造了良好的外缘来为本人积聚前行的资金粮食、扫除道路上的障碍,给我们的行程一路“开绿灯”。

亲自布施财物,参加诵经礼忏的法会,在生活中忆念佛菩萨等上善境界,则是通过种种修行的形式,来切实改变心境与行为,加快自己前进的步伐。

但如果忙了这么一大圈,最后却不想着断恶修善,按照佛说的方法来做,便与诸佛菩萨的本愿无法相应。

就好比做了再多的法事,却缺少善业的锻炼,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向前走两步都费劲。

诸佛菩萨就算想在身后踹上一脚,也“爱莫能助”,臃肿的“恶业”已经让我们卡在愿景的大门口了。

所以,向佛菩萨许愿祈求加持,更要听佛菩萨的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