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初见

读书札记(17):《史记》之《周本记》一

2023-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蕉下客deer

7月19日,周三,晴,26-35度

读书札记(17):《史记》之《周 本记》一

司马迁《周本纪》,可参考的文献就比较丰富,《尚书》、《诗经》、《逸周书》、《国语》、《左传》等先秦文献均有详述。尤其是关于西周部分的历史,几乎全文抄袭《国语》。所以,《周本纪》是《史记》文章纪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篇。司马迁以“德”字贯穿西周史的始终。凡是靠武力夺取天下的僭主,比如商汤、周文王,史书都会重笔书写他的圣德,然后将前朝末代皇帝写得荒淫暴虐,以彰显他们推翻前朝统治乃是顺应天理人心。可见,在古人心中,天子是秉承天道的有德之人。所谓德,即得道之得。如果天子的言行举止失德,有违天道,那他就不再是天选之子,就理当被其他有德之人取代,此乃天意。

周的始祖是后稷。后稷是史前发明农耕之人,又被后世尊为农神、耕神、谷神。

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是帝喾的元妃。他与商的始祖契都是帝喾的儿子,但后稷是大老婆生的,契是二老婆生的。周为嫡出,商为庶出,以此证明周的血统比商正统。但嫡庶之分是周以后才有的。契是他母亲吞了一只玄鸟蛋受孕。后稷则是母亲踩了踩地上一个巨大的脚印受孕。这些当然都是传说。

后稷的母亲姜原生下稷后,觉得这意外受孕的孩子不祥,就将他丢弃在小路上,牛羊见了都绕道走。又想将他遗弃山林,可在林子里人太多,就将他丢在结了冰的沟渠上,飞鸟们用羽毛盖住他,温暖他。姜原认为这个男孩子很神奇,就将他抱回来,抚养长大。因曾想遗弃他,故给他取名为“弃”,后稷是舜帝赐的封号。

弃自小就身形高大,且有远大志向。儿时做游戏,就喜欢种植菽、麻,且都长得很好。这与孔子一样,孔子小时候也常玩祭祀的游戏。弃长大以后,擅长农耕,百姓都效法他。尧帝就推举他为掌管农业的农师。天下人都因其免于饥饿。舜帝表扬他,将他分封在邰,称号“后稷”,另以姬姓。后稷在尧、舜、禹三代皆有圣名。

后稷死后,传位给儿子不出。夏朝末年,政治衰败,废弃农官。不出就逃奔到戎狄区域。不出的孙子刘公继续在戎狄区域推广农耕。自此周族日渐兴旺,别族百姓纷纷迁徙过来,归附于他。公刘的儿子应节继位后,在豳邑建都。

传位到古公亶父这一代时,开始积德行义。戎狄每每侵犯他们,古公就一味退让,不忍心百姓为他而战。他说:“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锹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这段话的意思是“人民拥立君主,是要让他造福人民。现在戎狄来侵犯,就想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归属我,与归属戎狄有何区别?让人民为我拼命,我不忍心。”于是古公亶父将土地与人民都让给了戎狄,自己与私属(亲属与部下)离开了豳邑,翻山越岭,迁到歧山脚下。古公在歧山脚下定居后,豳邑百姓陆续携老扶幼来投奔他,周围部落的民众听说古公仁德,也都归附于他,古公就改革部落里戎狄的风俗,修筑宫室 ,建立官员体系治理国家。

初读这段,我一直存疑,两部落争战,敌强我弱,古公打不过,只好携亲属逃跑,弃民于不顾,那为何老百姓后来又纷纷投奔他呢?后来,我想明白了。当初,不出携亲属逃到戎狄,经过几世的运作,已在戎狄部落具有一定势力,威胁戎狄首领的统治地位。所以,戎狄首领想将他们赶出去。部落里有部分民众站在古公这边,想为他争战,夺取统治权。古公不忍心,所以就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了豳邑。部落里支持他的人也就尾随而至。周人一直与戎狄杂居,部落中也有许多戎狄,才有必要改革戎狄风俗。

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太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季历生了姬昌,即周文王。古公说,能让家族兴盛的,大概只有昌了。太伯、虞仲听出了父亲的言下之意是想传位给季历,再由季历传姬昌,便双双逃到荆蛮之地,断发纹身。以此让位给季历。东周时的吴国,自称就是太伯的后代,与周朝同姓姬。吴国正是荆蛮之地。孔子曾被陈国大臣质问,鲁昭公知礼否?当时天下皆说昭公不知礼,因为他娶了同姓吴国的女子为妻。孔子维护国君颜面,违心答道,知礼。陈国大臣就在人后批评孔子说,君子亦党?君子也会包庇同党。

季历继位后,修古公遗道,笃行仁义,诸侯因此都归顺他。传位到周文王姬昌,“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后稷、公刘之业是农业。古公、公季之法是以仁义治国。天下的贤士都投奔于他。

崇国国君虎就到帝纣面前说坏话,说,“姬昌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就将姬昌囚禁在羑里,姬昌在囚禁期间将易经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他的贤臣们四处收集美女、珍禽异兽献给纣帝。纣帝说,你们所献的贡品中任取一样都足以释放姬昌,更何况还这么多。于是就赦免了姬昌,并赐予他弓矢斧钺,授其征讨诸侯的权力。还告诉姬昌,是崇侯背地里说你坏话,我才囚禁你的。姬昌将洛河以西的土地献给纣帝,请他去除炮烙之刑。纣帝答应了他。

接着,司马迁写道“西伯阴行善”。西伯即姬昌,帝纣封之为西方诸侯之长,故称西伯。这句话的“阴”字颇值得玩味。有大儒称“夫德非倾人之事,亦非阴谋所能为”,其实“阴谋修德”,正足见政治斗争之内幕。司马迁是富有理性的,不似迂腐书生一味对圣人颂扬。

西伯阴行善,使得诸侯间发生纷争都来找西伯主持公道。不要小看这一点,天下纷争找谁决断,可以看出民心所向。而民心所向即是天命。当初舜和禹让位给前帝的儿子,自己避居一隅,正是诸侯们不找前帝儿子,仍找他们决断诉讼,他们之才肯登位,并说“此乃天命”。所以,西伯此时的名望已高出了商纣。西伯连续几年征伐一些诸侯小国,最后灭了那个告他黑状的崇侯虎,迁都丰,自此打通了通往东南的通道。自灭崇后,周始强盛。孔子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天下都属于周了。但文王还是向帝纣称臣,这是文王圣德。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发继位,发起牧野之战,大败商君,夺取天下。周朝自降为王。读《史记》便知,在周以前,天子都称帝,黄帝、帝喾、帝尧、帝舜、帝禹、帝启以及帝汤、帝纣......

到了周朝,帝号消失,改称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了解了这一知识,在写远古帝王称号时就不会写错。

有人说这是帝道与王道的区别。帝道是以天道为根,行无为而治。王道是以圣王为本,行礼乐之治。



我的极简生活(三)

昨晚,与夫散步两小时归来,发现手机上有一个已退的省局领导号码,知其定是来县里了。电话打过去,他正酣战在酒桌,请我过去助战。时已八点半。

这位领导曾对我有知遇之恩。不去吧,又怕他认为我不给面子。退休的领导常作怨妇之想。去吧,我已远离社交场多年,实不愿出席这样的场合。

他说,酒喝多,快结束了,叫我不必过去。我知他是想让我过去。心里实在不想去,便顺其话说,不去了。后发一短信,说,是想去见见他的,只是自己多年离群索居,已与社会脱节,上不了台面,下次去杭州拜访他。

孰料,他又打来电话说,过来吃烧烤。

我只得应好。

发来一个地址,竟在五公里外。

我不会开车,不会骑电瓶车,不知道如何网约车,只会骑自行车,这五公里开外,大半夜的起码得骑半小时。此时,外头又雷声阵阵。真叫人左右为难。

叫夫开车送我去。

夫说,洗完澡,不去。

我又一想,他们一群老男人大晚上喝酒,喝得七歪八倒的,我去算什么。

索性狠狠心,不去了。

现在最不愿见故人,因为身形、体貌及性情都已然大变。我只在自感舒适的场合与朋友交往。

能懂你的人,自然不会误解你。

简书上许多照片皆转自此领导朋友圈。他是摄影爱好者,住在吴山脚下,一年四季拍杭州,是一位有艺术情怀的大才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