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教育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017-06-16  本文已影响35人  五月的罂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昨晚开始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还没开始读章节,只读了前言和导语部分就已经被吸引了。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她是一个为师的妈妈。这本书是她从小培养孩子的一些真实体验与总结,非常的实用,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却让人有发自内心的感触与感动。一本让所有人都适用的书,一本让所有人都产生共鸣的书,就是一本真正的好作品。孩子从小会遇到的一些让家长棘手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会出现,尹健莉的教育引导方法真得让人看了想忍不住得拍手叫好,正如很多和这本书结缘,读过这本书的人所说的那样,真是相见恨晚,为何以前没有接触到这本书,错失了好多引导教育孩子的机会。也是因为之前这种家庭教育类的书籍比较泛滥,粗制滥造,很多人打着这个旗号,弄出一些违心之作,让读者失去了期待。

我也是一个很相信缘分的人,我是在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推荐下,自己选择的这本书,我觉得这就是我与这本书的缘分。非常地开心,能够从此书中领略教育的一些真谛,一些好的思想。我本身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虽然不是一名妈妈,但是与教育孩子有关的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我追寻的,渴求的。

我们培养孩子,目的不是让他成功,成才,我们首先的目的是让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体验到该有的幸福快乐,一个踏实,安全,打下良好基础的幼年时期,一个快乐的童年时期,一个坚强的少年时期,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青年时期,最终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抱负,各方面发展健全,完整的人,幸福的人。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任何一个时期留下缺失和遗憾,那么对他们的一生来说就可能留下不可修改的败笔,也许曾经那个心灵深处受过的伤会留下无法消除的阴影,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就连孩子自身都不曾意识到,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在他经营自己的人生之时,遇到的一些自己无法逾越的鸿沟,正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受过伤害。

昨天看了三个小章节,主要讲了孩子在面对打针,平时被板凳等物体磕着,碰着以及在逗孩子这三方面大人们该如何做,才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益的,受益匪浅。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其一,我们绝不能只把孩子当小孩,武断地以自身的思维模式去考虑孩子,认为孩子小,很多事都不懂,其实孩子是最懂事的,只要我们去跟他们好好交流,用他们所能理解的语言与他们沟通,孩子们都会明白,也会理解,他们多表现出来的懂事程度会让我们大为惊讶。大人们,一定不能为了让孩子们暂时听话,让孩子配合你的意愿,而去欺骗孩子,说一些不真实的话,那样只会对孩子的长期的发展造成伤害性的结果。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不夸大事情的真像,也不缩小事情的后果。让孩子拥有知道事情原委的权利,以及培养起孩子面对不同结果的那种坚强的心与勇气。其二,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爱别人,学会同理心,这也便是教育大师杜威曾经提出过的同情心。当一个孩子有了同理心,同情心,无论他在遇到何种问题,对待何种事情的时候,都不会只想着个人利益,这样孩子就会减少很大的痛苦,收获诸多的快乐。因为他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他会替别人着想,他会以一颗宽大,仁爱的心对待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所以当很多大人在小孩子被碰着,磕着的时候,为了逗孩子开心,就去打那个让孩子们疼的物体。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对于孩子来说,任何的东西,一颗花花草草,一件物品都如同人一样,你教孩子去打那个东西,其实就是在引导孩子去报复,去伤害别人。这样孩子就不会懂得理解,不会懂得宽容,不会拥有同理心。要让孩子知道,那个碰着他的小板凳同样也很疼,要让孩子学会去为小板凳吹吹疼,当我们看到一个那么小的孩子蹲在那里为小板凳吹一吹疼,抚摸一下它,这样的画面,是多么的有爱,多么的温馨呀。其三,大人们在逗小孩子玩的时候,要以让孩子快乐为前提。很多大人逗孩子,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里面充满了各种威胁,恐吓,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否则就怎样怎样,要么就吓唬孩子,看到孩子为此不知所措的样子,大人们反而哈哈大笑,觉得很好玩。这是非常可笑的。如果大人们在逗孩子的过程中,任何的一点语言,行为让孩子产生了害怕,不自在,都必须坚决制止,宁肯得罪大人,也不能让孩子受一丁点的伤害。还是那句话,不要觉得孩子小,有些人认为,不就是逗他一下嘛,不管是哭也好,笑也罢,一会儿就好了。粗心的大人们,这是极其错误的,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这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伤疤,让他们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受到阻碍,失去信心,没了勇气。不要把孩子们当小孩,千万不要。

读到了,陶行知的一首诗歌《小孩不小歌》,让我深有感触。我会牢牢地记在心上,时刻提醒自己,如何用真心去对待孩子,尊重孩子。“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不愧是教育大师,思想总是那样触动我的心灵,让我深深地感动。尤其是这一句,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给了我十足的警告。用我们最真的心去碰触孩子那颗最真的心吧。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玉,我们要用我们手中的刀去把它雕刻出最美的形状,而不是用锄头。

以上是我读完一小部分后的感触,书正在学习中,会继续写下感触。^_^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