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10倍速写作术》-收集素材的心法秘籍
在本书的前三章,作者借法国诗人尼古拉·布瓦洛·德普雷奥之口指出“你心里想得透彻,你的话自然明白,表达意思的词语自然会信手拈来。”怎样算是想得透彻呢?就是在动笔之前,就要明白自己要“写什么”。既然商业文章、新闻报道、企划书等都是由大量素材和极少数观点组成,那就没必要过多考虑采用什么表达手法“怎么写”,大量收集由独立的事件、情节、数字构成的素材,用具体的事实数字代替形容词来增强素材的表现力,就能够快速写出好的商务文章。而长的文章也不过意味着需要收集更多的素材而已。
收集素材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目标读者和写作目的。首先要明确认识到商务文章是“交流工具”,而不是“表现的场所”。我们不是为了写商务文章而写作,工具本身不是目的。被委托写文章的时候,先问自己你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向委托人确认真正的写作目的,才能快速准确地收集素材。其次是要搞清楚文章面向的目标读者是哪些人。务必牢记不要写面向所有人的文章,面向所有人的文章无法令任何人接受。在落笔之前要尽可能在心中为自己确定具体的某一类读者——越具体越好,实在无法确定目标读者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某个熟人确定为读者。想办法搞清楚自己目标读者的兴趣和知识水平,亲身了解读者接触到的信息,预先了解“自己是被如何看待的”,把握时代背景,留意周围的情况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充满人情味的文章。
在本书的第三章,作者指出,收集素材要“尽量多收集,最后再删减”,正如我们经常说的俗语,磨刀不仅不误砍柴工,还能通过改进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作者给出了收集素材的几种具体方法,如突然闪现的观点要马上在手机上做好笔记;所见所闻所感,全部做笔记;利用“邮件草稿”来储存素材;一边做其他事情(健身或者散步等),一边思考素材;利用坐车等碎片时间来收集素材;通过和他人闲谈来收集素材;通过一个素材联想出其他素材,让素材增多等。此外作者还分享了细碎时间、不同环境中都要有主动收集素材的意识,可以将随感转化为素材、使用对话录音营造“采访对话”的环境等收集素材的“心法”,让我们不至于陷入无物可写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