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竞争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白志奋

最近万维钢老师在讲《范围》这本书,其中一些思想是之前在专栏多次讲过的,但这次给了新的例子,或者是从新的角度去阐释,让读者有了新的理解。

比如讲专才和通才在这个时代创新能力和贡献的不同。把专才比喻为只知道一件大事的“刺猬”,把通才比喻为知道很多小事的“狐狸”。时代的发展通才获得更多的成就。

为什么说是时代的发展呢?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更有可能一辈子钻研一个领域的一个点,这个点出成果的几率可能并不大,如果一直钻研一去,可能耗费一生而收获甚微;现在信息流通比之前广泛,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取得成就,很快就会被众多研究者学会,大家很快又处于同一水平。处于这样的时代环境,专才对世界的贡献比重越来越低。

通才有一个深入研究的点,然后把自己这个领域的专长和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这种跨领域的结合就是创新产生的地方。现在越来越多的问题是专业领域之外的人解决的,生意场上也有这样的说法,不怕同行竞争,而害怕突然冒出来从别的行业来的竞争者,形成颠覆式创新,直接把传统的方式KO掉。

这种趋势直接相关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很快,很多人一辈子要换不同的工作,换工作之后从零基础开始就很不划算了,过去的经验对自己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助益,自己要以高龄和年轻人竞争,心理上不舒服之外,从招聘者角度考虑也会更倾向于用年轻人。

所以提倡用两条腿走路,在本职工作之外扩展自己领域,即使一条腿跛了,一条好腿加个拐走起路来能比废掉独腿的人好很多。

李笑来老师也提过进行多维竞争,其实是一个道理,现在社会复杂性提高了,事件之间碰撞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也多了,促成有利变化的概率也提高了。

一个人过度追求专业性很容易形成偏见,芒格提倡学习很多解决问题的模型,避免成为手里拿着锤子觉得一切都是钉子的人。所以,社会对闷头搞一个专业的人越来越不友好了,因为这是有违合作促进效率这一规律的。

认识到现实环境的这种变化是主动去发展本职工作之外技能的前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