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40位历史人物

对话张良,重读40位历史人物(15庾信)

2022-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宛宛花开

我问,倘若先生给萧衍做谋士,您会给什么建议?

他说,现在说什么都是马后炮。真要给他建议的话,我说三点吧。第一、当皇帝一定要遵循实用主义,把宗教工具化。政教合一没问题,但要牢记宗教必须为政治服务,你不能亲自代言,找个代理人,立他为佛教协会会长,管着他就行,他不听话就换人。第二、早点交班。人的生命力呈抛物线状态,太嫩扛不起,太老顶不住,最佳接力方式是旺盛期传递旺盛期。萧衍太长寿,那个年代的七八十相当于今天的百岁老人,思维、意识都跟不上节奏了。第三、拒绝侯景的投靠。他们就是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

我说,感觉侯景就是萧衍的克星。

他说,侯景从北朝叛变而来,不忠是他的天性。到南朝后,肯定会继续叛变,而萧衍整天念叨慈悲为怀疏于对侯景的警觉,从而养虎为患,南朝没落与侯景也有直接关系。南朝经济依仗于各大门阀,而侯景掌权后呢,清理门阀。你想啊,几大家族掌握着整个南朝的经济命脉,现在要被清理门户了,人肯定要跑,钱自然也跟着跑。一个国家对企业家群体越友好,这个国家越有活力,企业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古代门阀就类似企业家角色。

我问,萧衍当时想培养谁接班?

他说,萧衍立的第一个太子是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刘勰就曾追随过他。不仅仅是刘勰,当时整个文学界的名士全围绕在萧统身边,他本人在佛学、文学方面造诣高深,但是很可惜,英年早逝。

我问,那时太子读书,用不用书童?

他说,肯定需要的。太子有个侍从叫庾肩吾,很聪明的一个人,庾肩吾有个儿子叫庾信,自幼天资过人,庾信就是昭明太子的书童之一。庾信后来职业生涯为什么那么顺?就是因为整天跟太子们一起玩耍,关系很好。

我问,昭明太子死后,又立了谁?

他说,大儿子死了,按理应该是二儿子。但二儿子怀疑自己是前皇帝的遗腹子,认为萧衍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所以叛逃北魏了,太子之位就顺延到了三儿子萧纲。也是个文艺青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过运气一般,当太子没多久赶上侯景造反,萧衍被饿死后萧纲登基,登基没几天,被侯景给杀了。

我问,侯景有没有称帝?

他说,有。萧纲死后,昭明太子的孙子萧栋被侯景立为皇帝,其实就是傀儡。萧栋干了四个月,被囚禁起来,然后侯景自己称帝了,自封汉皇帝。

我问,有中央军,有地方军,又有满朝文武,怎么就干不过一个外族人呢?

他说,萧衍整天阿弥陀佛,到处搞建设修佛寺,钱没花在刀刃上,朝廷军没有战斗力,眼看侯景打到都城了,萧纲派庾信带兵阻击,结果这人属纸上谈兵型,侯景还没来,自己先吓跑了。

我说,不过庾信提拔得挺快啊。

他说,能进入权力中心,又有才华,提拔肯定快。再有萧家父子文学造诣都颇深,而庾信又是个文学天才,惺惺相惜。昭明太子死后,庾信又跟了萧纲。

我问,和陶渊明比,庾信的才华如何?

他说,陶渊明比不上他,庾信堪称南北朝文学巅峰代言人。

我说,萧家有点曹家的感觉,书香四溢。

他说,文学史上的确有这个说法,三曹四萧。

我说,曹操、曹丕、曹植,萧衍、萧统、萧纲,还有哪一萧?

他说,还有萧衍的七儿子,萧绎,后来也当了皇帝,梁元帝。庾信跟萧绎也是老铁,萧绎最初镇守江陵,庾信阻击侯景失败落荒而逃就逃到了江陵,找萧绎去了。萧绎想把庾信留在身边,给他封了个官。后来萧绎当了皇帝,庾信更是如鱼得水。

我问,这个时期会不会跟西晋的八王之乱一样,各自找外援?

他说,也会。萧绎称帝那一年,他八弟萧纪在成都称帝,萧绎邀请北魏跟自己联手歼灭八弟,借刀杀人。于是,八弟没了,四川也没了,这也是南朝疆域面积越来越小的缘故。

我问,南朝的诗有什么风格呢?

他说,南朝还是比较小资的,庾信就是南朝最有名的诗人,我找句他在南朝时期写的诗读给你听: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我说,的确比较小资。后面一直是这种风格吗?

他说,等庾信从南朝到了北朝,风格就变了。在南朝,他吃的是江浙菜,摆盘精致,细嚼慢咽;到了北朝,他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加上想家又回不去,年龄也大了,也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写的诗就有味道了,如《枯树赋》。毛主席非常喜欢这首诗,他的传记里不止一次提到背诵这首诗的场景,有两个片段印象深刻:一是抗美援朝时,噩耗传来,他望着窗外泪吟了这首诗;二是一九七六年他卧床不起了,依然在反复背诵这首诗,“直到他不能讲话为止”。杜甫也是庾信的铁杆粉丝,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我问,一般说文章老成,是指修辞手法少了?

他说,那是表象,不花哨了,不堆砌了,不追求刻意的情感了,不营造激烈的戏剧冲突了,进入一种“平淡而近自然”的状态,甚至会给人一种错觉,江郎才尽了。其实是达到了全新的写作境界,佛说家常事,只流淌,不重形,只重意,更深刻。你看张爱玲后期的作品,都是淡如水。还有金庸的巅峰之作《鹿鼎记》,不再是儒,不再是道,不再是佛,而是修行在红尘。

我问,庾信后期的作品,什么主题最多?

他说,思乡。有句很有名: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就是饮水思源的出处,意思是吃苹果就想苹果树了,喝黄河水就想到了三江源。

我问,他在北朝也很有影响力吗?

他说,跨越地域、南北通吃,影响力不亚于民国时期的梅兰芳。

我说,庾信在南朝任官,怎么又到了北朝呢?

他说,他当时是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西魏,到了长安。结果他到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了萧绎。西魏皇帝跟庾信讲,你别回去了,留在这里当官吧,就这么留下了。可以说,庾信既见证了南朝灭亡,也见证了北朝更迭。他于公元581年去世,那年隋文帝登基,南北朝结束,历史进入隋朝。

我问,他为什么能在乱世中寿终正寝呢?

他说,第一、属于无公害类型。他只是个文人,虽然出身高,但军事上、政治上属于无为型,这和前面谢安又不同。第二、才华就是他的免死金牌,特别是到南北朝晚期,他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国家也需要这样的才子偶像。

我说,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并不是颠沛流离的。

他说,理论上,并不是,因为他是超级明星,有才华,走到哪都有饭吃,很受尊重。杜甫评价他: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意思是庾信流浪了一辈子,到晚年才成名。这个并不准确,其实他一直都混迹于达官贵人之间。这句诗后来被很多人引用,表达老年得志,大器晚成之意。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也引用过这句诗,形容自己一生坎坷,身处异乡、事业受阻,甚至不得不去超市、快餐店打零工维持生活,最后一朝成名,恍然发现,已经六十了。

我问,达官贵人们有没有用到庾信的地方?

他说,庾信是大文豪,贵族家庭用到大文豪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例如墓志碑文。怎么证明你家是贵族?碑文是庾信给撰写的。2019年陕西发掘的豆卢恩家族墓穴,经专家鉴定,其碑文就是庾信所撰。

我问,古代文人会不会抄袭?

他说,有些是刻意抄,有些只是灵感抄,就是被启发了灵感。要说中国最美诗句评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肯定能入选。这句诗最早的版本就源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倘若你是考官,你觉得是抄袭不?

我说,我感觉是。

他说,王勃完全可以说,这是向偶像致敬。

我问,从什么时期,历史人名就不那么陌生了?

他说,南北朝以后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从此以后,人名就渐渐熟悉了。历史名人是一簇一簇的,一般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春秋战国是一段,秦汉交替是一段,三国是一段,唐朝及以后,一直处于蓬勃发展,根源是文人多了,文献多了,文艺作品也多了,说白了就是一个原因,离现代近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