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与孩子沟通
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早上,孩子上学准备出门了,妈妈非得说今天降温天冷让孩子多穿一件外套,可是孩子又不愿意多穿,然后双方僵持,孩子实在熬不过妈妈,最后无奈妥协气呼呼地穿上外套出门。但下午放学回家孩子手上却拿着早上多穿的外套。类似这样“有种冷叫妈妈的冷”每天都在我们生活中上演。
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一项职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可谓历经千辛万苦。我们怎么样说孩子才会听,又怎么样听孩子才愿意说呢?在孩子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怎么样才能让家庭温馨和谐,孩子与家长能有效的沟通呢?
今天讲的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及最常遇到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都一一给出了答案,可实际操作性很强。
一、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及负面情绪
&正确对待感受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感受?感受就是我们接触外部事物或者事件得到的影响,体会。
比如孩子下午放学回家和妈妈说又饿又累,妈妈回应孩子通常是,肚子饿是不是中午没吃?累了是不是不想写作业?孩子得到这样的反馈要不和妈妈争执理论一番,要不就一句话不说回房间了。然后妈妈还会心里嘀咕,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还没讲两句就顶嘴发火了。像这样无效沟通引发的问题时常困扰着家长,也影响了亲子关系。
家长都会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要想孩子成才自己肯定要教育孩子,给他们立规矩。当孩子的行为感受和家长的不一样时,家长就会立刻要跳出来否认并纠正。可是,我们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这样说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感受忽视,否定孩子的感受。
如果我们一直否认和忽略孩子的感受,这样往往会导致三个方面的结果,其一,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愤怒,严重时甚至会让家长和孩子产生敌对的局面;其二,会让孩子不去了解自己的感受,忽略感受的存在;其三,会让孩子时常怀疑自己的真实感受。
家长应该了解到感受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而我们成人往往会给感受贴上标签或者直接忽视它的存在。
&如何克服负面情绪
在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和孩子的感受都要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样家长才会听孩子的话,孩子也才会听家长的话,从而实现双赢的有效沟通。
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有一天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能力并且信心满满地离开父母的羽翼。我们无法操纵孩子成年后未知的一切,但是,在孩子十多年的养育过程中,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的各种互动来传递我们的正能量,把遇到问题积极解决的处事态度和应对方法教给孩子。
我们都知道当孩子有好的感觉时遇到问题他就会表现的通情达理积极配合。但是怎么样能让孩子遇到问题或负面情绪时和家长高效互动产生良好的感觉呢?
我们不妨试试这三个步骤:
首先,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我们只是听,不加评判,不提意见。
现实生活中经常是当孩子想和父母诉说一些问题的时候,得到的反应是父母把话题岔开,或觉得孩子的问题不值得一提,或是孩子才说个开头家长就急忙给出判断下结论。这样的沟通只会让孩子选择终止本次诉说或者以后减少诉说。
其次,在孩子诉说问题时我们用“哦”,“嗯”,“我知道了”等来做出相应的回应,并且用准确的词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此刻父母是了解并理解他的。
再次,我们可以用一些想象假设来满足愿望而不要过多的解释分析。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给孩子养养金鱼,小鸟,小乌龟等。但是这些小动物普遍存活的时间都不会长,孩子在遇到心爱的小动物突然死掉时常常会伤心大哭。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运用书上的几个步骤和孩子沟通,效果肯定会出奇的好。比如当孩子哭哭啼啼地向家长述说,自己的小鸟早上还好好的呢突然就死了,家长可以弯下腰,温柔地告诉孩子,小鸟死掉了这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你们是朋友,失去朋友是让人挺伤心的。往往孩子听到后会停止哭泣,然后和家长互动分享自己和小鸟的一些愉快事情。
只有我们家长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并且接纳他的感受,这样才能使沟通顺利的进行下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非常反感旁人安慰式的逼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或者旁人不知真由的赞同他此刻的想法。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承认当事人的感受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
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过程中家长要有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个注意事项是:说话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只有保持好的态度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语言的真实,我们是了解他此刻心情的。
第二个注意事项是:对于一些不高兴时不想讲话的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只要陪伴就足够了。有时候无言的陪伴胜过有声的安慰。
第三个注意事项是: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不要急于驱赶这种情绪,坦然的接受孩子这种沮丧情绪,让孩子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反而能更快的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
小结
以上是我们讲的第一部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总结下,就是我们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遇到负面情绪时家长要用心聆听让孩子充分地表达,并且用恰当的词语说出孩子的感受,与孩子正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态度,不批评,不指责,不急于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