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财富管理行业
做为预见财富的一名合伙理财师,每月一次的独立理财师聚会是我最期待的。因为每一次聚会都会有新的思考与启发。这次收获最大的就是听了牛投邦经理的分享,我重新对当今的财富管理行业有了新的认知高度。服务一家财富管理公司,不如服务整个行业。
牛投邦按我的理解我把它定义为一个财富管理医院,而每一名立志于在财富管理行业深造的独立理财规划师就相当于一个个家庭财富管理的医生,我们去诊断投资者他在资产配置中不合理的那些地方,帮他移仓换位到相对较好的地方,然后实现跟不同资产的匹配,从而实现投资者家庭一生的财富需求安排。
在财富管理行业深耕,跟股民买股票一样,要判断股票背后企业的盈利机制就要明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赚钱逻辑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同样,财富管理行业也一样,在这个行业,就要弄清楚财富管理行业的商业模式及它的核心竞争力。这两点是我在这次聚会上认知升级,重新理解财富管理这个行业的重点所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3656729/d64067332ffbf395.png)
财富管理行业的生意说的直白点就是一个流量生意,就像微信一样都是流量生意,只不过微信赚的是巨大流量,使用微信的人数有9亿多人,而微信是免费使用的,微信的商业模式真正赚钱的地方在于它背后的九宫格。比如说微信是免费的,而微信里的理财通就是一个资产管理平台,微信收购保险牌照,可以开展微保保险服务,但是理财通及保险所能替代的都是金融行业那些标准的金融产品,你不会因为一个保险或货币基金问题去问微信平台的老板。所以它能替代那些固定的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替代不了的是金融行业那些复杂性的产品,真正为投资者提供解决方案的那些事情。比如说资产隔离,财富传承、海外游学、移民、年金保险、高端消费、留学等等。另外微信的朋友圈、嘀嘀打车、京东商城、美团外卖、唯品会、游戏等等,这些都是微信做的事务管理,解决用户各种生活场景下大量的诉求。
同样,财富管理行业的根本模式跟微信一样,做的都是流量生意,只不过财富管理行业的流量是来自于线下理财师的投资者人数及投资者的可投资金额。如果说你的一个投资者像马云一样,那些他一个人的流量就是巨大的,但是流量公式还是按投资者的人数乘以可投资金额。财富管理行业的商业模式说的通透点用二句话可以概括就是相关交易方的利益结构,相关利益方的交易结构。相关交易方就是资产管理平台、事务管理平台、财富管理、和投资者组成,而利益结构这块如果像国外一样收咨询费是很难做到的,不会像律师一样收律师费,在国内,是人情社会,收专门的咨询费很难做到,所以利益方几乎都是从资产管理平台以低价拿到优质资产的能力,再销售给投资者从而赚取中间的差价做为服务费。所以把流量分发到资产管理平台和事务管理平台才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个核心。
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的前景是好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它永远不会被互联网所替代,能替代的都是标准化的产品比如说非标准化的P2P债权产品及货币基金、标准的意外险.....等等。而那些关于税务、保险、移民、高端体检、游学、股权母基金等等的事务管理,那些对应复杂性的金融产品才是独立理财师无可替代的方向。市场上永远不缺安抚客户情绪的理财经理,缺的是你真的有能力帮他打理一生的各个生活场景下对应的金融服务需求。所以,弱化产品,提高服务,复杂化的产品、复杂化的服务才是未来最核心的点。
资产管理就是幸福管理,所有跟客户幸福的场景,全部帮客户打理。因为除了帮客户打理好钱,钱只是解决事情的一个道具和过程,钱最终是要帮助客户解决事情的。在金融互联网深度化的今天,支付宝、微信等也有自己的资产管理平台,包括那些人工智能化的基金,代替的都是那些固定、标准化的产品,只有做那些复杂的金融产品、给投资者提供复杂化的服务,移民、游学、留学、重疾险及年金险、高端体检、股权母基金等,别人提供不了的你来提供那就是你的优势所在,所以找到好的资产获取渠道显得犹为重要。
这次的聚会的认知升级我认为是格局层面的升级,关于一个行业的方向选择。要做就要做无可替代,独特的服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