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侥幸心理,让你越做越错

2018-09-07  本文已影响24人  zouqi511

一、侥幸处处可见

最近P2P雷暴新闻屡见不鲜,这些公司往往还处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说起旁氏骗局,这些一线城市公民难道没听说过?换个通俗点的讲法,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总该懂吧?就算不懂也总算听过吧?毕竟现在是信息社会。

最新看到的庞氏骗局就是健身猫事件,其平台会员利用漏洞不断套现平台补贴,健身猫的资金拆东墙补西墙,最终资金链断裂,大量用户资金被套。

这种典型的庞氏骗局必定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接最后一棒的人就被套,而身在骗局的人们,普遍认为这个人不会是自己,这就是典型的侥幸心理。

除此之外,侥幸心理处处可见,酒驾的人认为自己不会出事、赌博的人相信自己能挣钱、炒股的人觉得亏钱的都是别人……

二、职场是侥幸心理的重灾区

职场是侥幸心理的重灾区,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老板叫小张通知同事开会,小张向来谨慎,接到任务后并不敢马虎,给所有参会人员群发了微信,没有回复信息的人专门电话通知,小张认为这样就足够了。到了开会时间,仍然有几个人没有来,老板虽然明面上没有批评小张,但会后却对小张欲言又止……

在帝都,一个公司有两个办公地点A和B,而且相隔较远,小王因为工作原因前不久从A调到了B,但身份仍然在A。有一天A这边通知要开会,所有人务必都要到场,小王想着自己已经被调到B了,按道理来讲自己不需要参加这个会议,结果会后就接到领导的电话,一顿批评……

其实,上面两个例子,小张和小王都犯了低级错误,小张只需要开会前再通知一遍,小王只需要打电话问一下会议组织者,就会避免犯错误。

但正是因为他们有侥幸心理,做事情落实不到位,小张认为通知到位就行,小王根据以往经验,认为自己已经被调到B,没有特别通知的情况下,就不需要专门跑回A开会。

小张和小王都认为事情会按照自己预定的方向发展,结果犯了错误。

三、运用结果思维消灭侥幸心理

想要消灭侥幸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结果思维。职场是一个看结果的地方,你的工作是否做得好,关键要看是否做出业绩,至于过程,我想别人是不会感兴趣的。

很多人对结果的理解有误,还是举例说明:和别人谈话是过程,达到谈话的目的才是结果,如果没有达成谈话的目的,就只是闲聊;

开会是个过程,在会议上讨论出方案才是结果;

股票涨了是过程,落袋为安才是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小张的例子,既然老板要他通知开会,那么开会时所有人就位,就是结果,但小张却认为通知到位就是结果。

所以,在职场中,以结果为导向,事事落到实处,侥幸心理将无处可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