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问题观

孩子,愿你快乐单纯,也愿你明辨是非

2017-03-10  本文已影响107人  赵小丫丫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01

下班回家的公交上,终于得空刷了下微博,一天的微博多的看不过来,看到一个育儿博主推荐的短视频,忍不住点开了,看来标题确实很重要!

视频标题是《发现儿子偷东西,这位父亲的处理方式让人大赞》,还竖起一个大拇指以示点赞。

视频的开始是父亲问儿子手里拿的什么,儿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面带微笑给父亲展示,并告诉父亲是巧克力。紧接着父亲问儿子,我们付钱了吗?儿子低声回答没有,头也顺带着低了下来。父亲又确认了一次,儿子知道自己的不对了,蹦蹦跳跳地跑回货架,试图将手里的巧克力放回去。

父亲看出儿子的心思,告诉儿子这并不是恶作剧,略带严厉的语气让儿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要求儿子亲手把巧克力还给女服务员。儿子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已有羞耻的概念,哭着向父亲讨饶,却被父亲拒绝了。

“你必须亲手交给她(女服务员)”,这句话父亲强调了两遍。

视频底下议论纷纷,有赞同父亲做法的,也有觉得父亲不顾孩子自尊,当众给孩子难堪的做法不值得推崇的,当然也有歪题者关注父子俩都是花臂的。

这里我不给这位父亲的做法对还是错,好还是不好,值得推崇还是应当委婉下定论,先说一个曾经发生在我身边故事。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02

有一年暑假去大姑家串门儿,大姑知道我去了,带着小侄女从朋友家赶回去,到了家才发现小侄女手里还抓着朋友女儿的毛绒娃娃。

“哎呀,你怎么把人家的娃娃带回来了。”大姑边说着边把菜拎进了厨房,显然就是随口一说没当回事。

小侄女也似乎才意识到自己把别人的玩具带了回来,才三岁的她已经有了别人家和自己家的概念区分。她看着手里漂亮可爱的娃娃,有喜爱,有不舍,又有着挣扎,不知该怎么处理,跑进厨房问大姑,“奶奶,娃娃怎么办?”

大姑笑着回说,“算了,拿回来你就先玩着吧,以后去的时候再带过去。”

得到奶奶的回复,小侄女高兴地抱着娃娃去找刚买回来的零食吃了。

事实是,娃娃并没有再回到它的主人那里,后来我在侄女房间的玩具堆里见过它的身影。

那堆玩具里除了那个娃娃,还有我熟悉的企鹅抱枕。

“桃桃,今天大姑带着琪琪过来玩,琪琪喜欢你的那个企鹅抱枕,抱着不肯放,只好给她了,你要用再买一个吧。”

有天下班刚进家门,妈妈就告诉我琪琪带走了我的抱枕,琪琪就是我的小侄女。虽然只是一个抱枕,即便是送给她也没关系,但就这么带走了,心里还是有些不高兴。直到后来网上频频出现“熊孩子”这个词和他们的一些事迹,我回想起琪琪的这个行为,颇有些熊孩子的早期症状。

琪琪的行为比起网上那些奇葩的熊孩子行为,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但却恰恰就是每一个大巫必经的小巫之路。琪琪在第一次不小心带回别人家的娃娃时,她其实有一定的错误意识,但是大姑的反应让她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这不过是件小事,没关系的。所以当她看到企鹅抱枕时,她想要,她就可以要求带走。而大人这边,一方面我的妈妈作为奶奶辈,不好意思拒绝;另一方面,大姑并没有把这件事重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琪琪。

好在琪琪并没有朝着熊孩子的路一去不复返,听说那天回去嫂子好好教育了一番。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03

今年两会上关于孩子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提案,尤其是在“熊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这次政协委员曹德旺有些忍不了,他提议“对孩子来说,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应立法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不管是否立法,或是家长接受培训,其重点就是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在4岁之前,接受的几乎可以说都是来自家庭的教育,其中除了50%的智力塑造,还有性格的造型。0-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建立对错的概念。就如前面视频中的那位父亲一样,尽管儿子哭着讨饶,但必须承认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其实不管教育的方式是严厉还是温和,面对不同的孩子,作为家长也不能一味地照抄别人的教育方式。多点时间陪伴孩子的同时,找寻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该严厉时严厉,该温和时温和,这才是重要的吧。

与大家分享一个“网红大大”写的一段话:

我以后若是有了女儿,我并不会以她的“快乐单纯”为荣,不是我不希望这样,而是我知道这个粗粝的世界不可能永远善待她,她也很小概率会成为被命运垂青不必长大的幸运儿。那就不如教她用智慧和勇敢,去和善恶交锋,和欲望过招,活得高明又赤诚,然后做这个世界上顶顶温柔的人。

和欲望过招,是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和欲望过招。

最后,希望“熊孩子”越来越少,愿世界和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